在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开始了入侵俄国的征程,他指挥自己的军队一路打到了莫斯科,但由于当时严寒天气的到来和俄方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这位军事天才已无力回天。几十天后,拿破仑军队在饥寒交迫中崩溃。所以后来就有了“无人能战胜俄罗斯寒冬”的说法。
时间到了1941年6月22日,在西欧取得了巨大军事成功的纳粹德国通过“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希特勒100多年后重蹈拿破仑的覆辙,苏联再次经由寒冷天气的帮助,将纳粹德国击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苏联的寒冷天气到底成了谁的助手?
绵羊价格和擦枪油带给苏联人的误判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进攻苏联。希特勒的600万大军乘坐火车横穿整个西欧,上千架作战飞机转场,这些是无法掩饰的军事行动,连英国的情报人员都能判断到,德国即将对苏联下手。虽然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保驾,但如此数量的德国大军进行集中调动,苏联情报人员也判断德国已经将对苏战争提上日程。但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简称格鲁乌)却误判了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
绵羊价格和擦枪油带给苏联人的误判
在朱可夫的回忆录中,他对此有所描写,他说1941年上半年,斯大林还是不太相信德军敢在当年发动战争,虽然苏德之战必然要到来,但现在德国人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苏军还是具有威慑力的。
斯大林认为:苏军刚刚在诺门坎地区教训了德国人的盟友日本关东军,苏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远超在波兰时候的表现;德国在1941年下半年才进行战争,而不久后苏联将进入极寒的冬天,明显德军准备时间已经不足。斯大林和他的情报机关认为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不会蠢到不准备充足的过冬补给就妄图开战。
所以,在德国入侵前夕斯大林还在和任州委书记的赫鲁晓夫讨论当年的粮食丰收问题,明显他关注的重点不在防御纳粹德国上,以至于德军打进来的消息传到时,斯大林足足10分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苏联的寒冷天气到底成了谁的助手?
1940年12月,葛利柯夫向斯大林报告:根据可靠情报,希特勒有可能不等西线战事结束便进攻苏联,因为德国虽然有罗马尼亚提供原油,但德国总体的原油消耗还是处于赤字状态,入侵苏联是最现实的能解决石油窘境的办法。格鲁乌的情报得到了格列齐科元帅的支持,但斯大林并没听进去。
1941年3月,葛利柯夫又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情报。在这份情报中,格鲁乌断定:德军最有可能在战胜英国或与英国签订有利于德国的和平协议之后,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葛利柯夫在会上报告了德军在苏德边境大规模集结的情况,此次进攻的代号是“巴巴罗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葛利柯夫却信誓旦旦地说,德国人还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并表示若有差池,甘愿接受处罚。葛利柯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拍着胸脯保证“德国人还没到开战的时候”后10个小时,纳粹德国的军队越过苏德边境,向苏联发动了大举进攻。实际上,葛利柯夫之所以在政治局会议上敢拍胸脯,其判断也是有依据的。后来有报道对此有详细描述。格鲁乌的情报专家们认为,如果希特勒想要大规模进攻苏联,必须准备应对苏联的严寒。因此,德军需要准备大量羊皮袄来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