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云南老山战斗(含八里河东山诸高地)进入到激烈的情况下,驻防在江南苏浙水乡地区的陆军第1军(35151部队)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云南省老山地区,执行对越作战任务,这意味着在我军战史上的老山轮战启动了。
部队告别了营房,告别了都市,从和平走向战争,经过四个月的临战训练,于当年12月接替老山防务。经临战训练,陆军第1军于1984年12月初,接替陆军第11军,进入正面为23公里、纵深35公里的地幅内,担负着老山总共120多个阵地的防御任务。
老山作战地区,是属热带雨林气候,地势险要,地形复杂,为山岳丛林地,山高坡陡,沟深林密,雾大雨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越军在我防御对面,始终保持着3个师、10至13个步兵团、1个特工团、1个炮兵旅和2个炮兵团的兵力。同时采取“掘壕延伸”的所谓新战术,构筑了长达54公里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妄图分割包围我前沿一些阵地。我们有28个阵地与敌人阵地靠得很近,最近的只有10米左右。敌人在战区还埋设了数以10万计的地雷。
我军在前线的炮兵阵地
在陆军第一军接防阵地最初的一个多月内,每天都遭到越军上千发炮弹的轰击,一线阵地的工事、堑壕大部分被炸毁,有的阵地干部战士只能躲藏在石缝里防炮。由于地形山高坡陡,沟深林密,前送后运十分困难,甚至有些地方无路可走,加上雨多路滑,运送1名伤员,需要8至10个人才能抬下来。在这样的敌情、地形、天候等恶劣条件下,陆军第1军参战的全体指战员按照军部制定的作战方针,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在老山地区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战斗,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圆满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
第一次是1984年12月20、21日,部队上阵地的第3天就同越军发生战斗,首战时部队从上到下都有些紧张;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粉碎越军团规模的反扑,毙伤越军153团团长、副参谋长以下官兵700多人,阵地无恙,人员几乎没什么伤亡,全军振奋,实现了首战告捷。
第二次是1985年1月15日-18日,越军为占领老山,进行了5个月的准备,集结重兵,企图与我决战,以“收复失地”。
我军战士在接受表彰
此次作战即为老山662.6高地抗反出击战斗,陆军第1军指挥部,经精心计划,决定采取在老山左翼抗击越军反扑,在右翼实施出击的作战计划,来打退越军的猖狂进攻。这四天的战斗,激烈而动人心魄。仅1月15日这一天,越军向高地共发射了八千发炮弹,约三百平方米的山头上,平均第平方米落弹26.7发,整个山头的标高下降了5米。
原先,山顶上有两柱17.20米高的柱,变成了不到一米高的石墩,抓起一把沙硕,可以从里面拣出五、六块弹片。在战斗工事基本被毁,堑壕被炸平的情况下,我坚守部队,冒着越军的密集炮火,抗击越军实施的轮番攻击,守住了这块“钢铁阵地”。经过四昼夜奋战,粉碎了越军6个步兵营、1个特工营的进攻,攻克了越军的7个阵地,重创越军122团、149团、153团、876团2营、821特工团1营,共歼敌1356名,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关枪7挺,步枪、冲锋枪27支40火箭筒19具。这一仗,彻底打破了敌人准备五个多月的“掘壕延伸”的新战术,狠狠地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使老山战区的主动权更牢固地掌握在我军手里。第三次是1985年2月11日,以六个加强连的兵力,攻克了越军18个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