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被吹嘘的明朝“火器”:满是诟病的佛郎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7-05 11:28:11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携带大量佛郎机滑膛炮屡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那里的军民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而且把他们所带来的那种后膛装填弹药的炮也叫佛郎机。佛郎机火炮原为欧洲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流行的轻型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明代火器家们对其制造工艺迅速加以引进,使得该火器在国内外战争中被大规模地运用,最终促进了明中期以后军事战术。

  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的发展,使战争走向了以火器为“军中利器”的新阶段。但是,它的有效射程与最大射程,迄至今天,东西双方倘无令人满意的文献考证和理性分析,笔者对该时期中外火器史料做了详细耙梳,推断出了其射程的大致范围。

  明中期以前中国的火器技术与西方同时期火器的发展相比并不理想,中期以后火器制造已落后于西方。该时期中国火炮的缺陷有:

明朝的佛郎机

  不重视火炮各部尺寸的组合搭配,所制火炮炮身与口径之比不符合“模数”理论,性能低劣。明初火炮生产量相当可观,铸造工艺也很高超,火炮基本上形成了细长、短粗两种类型,但从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的铭文可知,明初甚至直到清代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为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依据,这远远没有以炮身与口径比例搭配为主要性能参数科学合理。

  尽管传统中医学有“等身寸”概念,晋代裴秀把“分率”作为制图的六法之首,以及建筑设计方面宋代实行过“材分”制,但在中国古代火器制作中没有产生类似的“模数”概念。

  炮管主要以铜为原料制成,显得单薄,为此,增加强箍以防止炸裂。

佛郎机的结构原理

  弹龘药山前装,火绳点火,发射独弹和散弹。明孝宗弘治年问,中国发明过“毒火飞炮”爆炸龘弹,但其制造技术复杂,费用较高,且使用困难和危险,故后来弃置不用。

  火炮的最大缺点是“重而难举,发莫能继”。

  如明代军事家戚继光(1528-1587)根据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指出:“旧有大将军、发贡等器,体重千余斤,身长难移,预装则日久必结,线眼粗涩,临时装则势有不及,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又必直起,非数十人莫举。”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