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建国之初,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动、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印两国是“好兄弟”,这也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原话,在抗战时期印度给了中国很多帮助,中印两国的亲密合作为什么会演变成印度持续的军事行动,直至两国开战?“为什么尼赫鲁要搞我们?”这个问题,不但普通中国人难以理解,毛泽东也十分费解。
中印两国从来没有明确地协商过边界线,尼赫鲁不愿主动向中方提出这条中国人根本不承认的边界线,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跟中国人提这个要求,因为他从来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并深信不疑。他在印度议会上明确地说过:“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坚持这条边界,我们绝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尼赫鲁认为,如果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明确提出边界线的话,肯定会使中国加紧对西藏的控制,并与印度发展出敌对关系,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单边确定又回避双边协商,结果只能是客观上搁置了争议。
印度总理尼赫鲁
这段时间,中印在国际上合作也远多于分歧,经常互相帮助。尼赫鲁努力与中国发展友好的国家及领导人私人关系,他认为维持与西藏地区和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是保证印北边疆和平稳定的最经济办法,否则与一个敌对的近邻保持如此长的复杂边境线绝不是件轻松的事。
应该说尼赫鲁的做法足以显示一个政治家的不凡眼光,他也确实做到了,尼赫鲁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中国政府也同样希望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维持现状,使中国有一个平静的西南后方。
中国的反应让尼赫鲁认为中国人已经在部分地默认“麦克马洪线”。尼赫鲁的真实想法是既能团结中国实现他的国际抱负,又让中国政府逐渐默认他的领土要求。他并不想与中国开战,但他的处理方式显然高估了中国人与他的默契程度。
印度士兵向我军投降
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解放军开进西藏,武力平叛。尼赫鲁认为既然中国“拿走”了西藏,作为对印度的补偿或者安抚,中国至少应该承认他所主张的边界,以此来回报印度先前对中国的友谊和帮助。但从“一寸河山一寸血”拼杀过来的中国人守土有责、身土不二,完全不能理解尼赫鲁的奇特想法。中国人在领土问题上的毫不退让使尼赫鲁产生被“背叛”了的感觉,中印双方领导人也就从这时起开始频繁地来往书信,隔空对话。
1959年3月,尼赫鲁写信给周恩来总理,用一张印度单方面画的边境地图向中国提出总共为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1959年5月13日,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的谈话,不惜自亮底牌:“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