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扬州小学前身难民营:日伪致8年教育断层(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7-24 17:56:09

      日伪统治期间

      造成扬州文化教育8年断层

      广陵区委党史办的韩承芝告诉记者,在战后废墟上,要重建食堂、教舍和礼堂是需要很大费用的,而这些全是被日军破坏而造成。日军侵占扬州后,文化教育发生了严重倒退。日军入侵后大肆烧杀,损毁了大量文物古迹,对许多学校进行侵占、掠夺、毁坏。1937年12月底,日军抢劫城中镇中心国民小学(北柳巷小学)校产,破坏康山镇国民小学、私立慕究理小学,造成巨大损失。

      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维扬区境内无一所中学,小学也屈指可数,文化教育相当落后。日伪统治期间,仅有的几所学校也大多停办,大批学龄儿童被迫辍学,造成文化教育的8年断层。高邮150多所中小学停办,87297名学龄儿童失学,其造成损失无法用数字表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教育财产损失达2461万元。 记者姜涛

      新闻延伸

      “慕究理中学”是现在育才小学的前身,1888年创办,开始的名字叫“真理女学堂”。创办初期只收女生。1906年慕究理病逝后,传教士安德烈继任校长,次年改为慕究理女学堂。民国后改为慕究理女子学校。民国七年(1918年)曾称江都私立慕究理小学。上世纪20年代学制调整,初小四年,高小四年,中学四年,教师大多为美国女教徒。抗战爆发次年,美籍教士伊斯坦任校长,学校改名为扬州浸会慕究理学校,开始招收男生,结束了长达50年的女子学校的历史。之后,学制改为“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计十二个班,一百多名学生。抗战期间,校舍因被日军占据而停办。抗战胜利后重新开学,中小学分开,小学部在东(现育才东校区地址),名私立慕究理第一小学;中学部在西(原邗江县委党校校址),名私立慕究理中学。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