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可惜郑成功败了,败得很惨,差点就全军覆没。正因如此,他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陆战之短,水战之长,决定前往台湾岛建立根据地。
我们庆幸,江宁之役从侧面促成了这位抗击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我们也想问,究竟郑成功为何会兵败江宁?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他的失败?
父降清子抗清 郑成功要攻江宁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率大顺军西撤,而明朝的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大清、大顺和弘光政权三足鼎立。清军巩固京师之后,挥师西北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接着就攻占南京结束了弘光政权。但南明方面的抗清活动并未结束。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以福建沿海的金门、厦门两个岛屿为基地,高举抗清义旗,直接威胁着东南一带的清朝海防。清军的水师力量薄弱,无法与郑军抗衡,令清廷头疼不已。
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即位,被封南安侯。但郑芝龙见清朝势大,便想改换门庭,遂前往福州归降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