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荷兰舰队 收复台湾岛
郑成功军在江宁城下战败后元气大伤,船队向东退去。不久前占领的瓜洲、仪征、镇江等地也先后弃守。江宁清军起初在后方紧紧追赶,但因缺乏战船,鞭长莫及。七月廿八,在收复镇江之后就撤回了江宁。八月初八,当郑军撤到崇明岛附近时,郑成功决定先夺取崇明县城作为根据地,再派人去厦门等地调取援兵,以图再攻江宁。但崇明之战中,郑军士气不高,不善攻城的弱点再次暴露。初九,郑军乘坐2000余艘船只抵达崇明,分20路登岸。当时守城的清军只有绿营军3000人,他们施放火炮、弓箭,给郑军重大杀伤,还主动出击,缴获了郑军的多门红衣大炮。郑成功只好率船队离开崇明,从海上向南退去。九月初七,返回厦门。
兵败江宁,让郑成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陆战之短,此后也不再把大陆视作进军的主要方向,为寻找更巩固的抗清基地,他将目光投向了与金门、厦门隔海相望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东渡台湾,并在次年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收复台湾。
南明最有力量的郑成功大军没有能够抓住机遇光复南京,彻底失去了光复汉族政权的最后机会。但是,郑成功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并大力开发台湾,成为海峡两岸都十分推崇的民族英雄,亦是中华民族之大幸。
清军的目标是仪凤门 郑军猜到却没当回事
要反击,必须选择一个主要突击方向。清军将领们商量后决定,以江宁西北方向的仪凤门外的郑成功军大营为攻击目标。一旦在此地得手,就能乘胜直取郑军后方大营。这是一个险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江宁城防将一溃而败。
就在清军在城中厉兵秣马之时,一直在城外按兵不动的郑成功也终于有了攻城的打算。他传令各将,定于七月廿二以放炮为号全面攻城。
但七月廿一,江宁城里的郑军密探却给郑成功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清军已经兵马齐备,不久就会出城突击郑军。这个情报来得太及时太重要了。郑成功得报后,对清军反击出城的主攻方向的判断也十分准确,即仪凤门方向。按说形势发展至此,郑成功已胜券在握了,按理应将计就计,重新筹划。可惜的是,郑成功居然重视不够,只将左提督翁天佑部调往仪凤门和旱西门之间,以便随时对两个方向进行增援,其余仍按原部署不变。同时,他还放弃了原先拟定的七月廿二攻城的计划。也就是说,郑军作战企图已由攻转防。
七月廿三,清军终于开始筹划多日的反击行动,集中部署了优势炮兵兵力,以火炮集中轰击郑营,很快压制住对方的火力,郑军火炮大多被击毁。郑成功听到炮声,知道清军已大举出动,便命令左提督翁天佑部前往救援。但为时已晚,郑军前锋全军覆没。清军在突袭得手后,因后续力量不足,未敢乘胜追击,而是撤回了城内。这是老天给郑成功的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