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历史拐点的1949年,华夏大地上“城头变幻大王旗”,各色军阀、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其统治大多很短命。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大权从未旁落。其间虽然在中原大战失败后,有过短暂一段时间“下野”,但事实上山西的军政大权仍然由其遥控。
他就是长袖善舞的阎锡山,是民国军阀中唯一的“不倒翁”。那么,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的呢?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为了生计,阎锡山在太原做过清军中的伙夫,当过店员,吃了不少苦头。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和同盟会的军事核心组织“铁血丈夫团”,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1906年,阎锡山从振武学校结业后入弘前步兵第31联队实习,次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为第6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