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后的山西都督之选举开始了。选举大会由山西咨议局长梁善济主持。选举中,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将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粱善济见势不佳,从后门溜走。张树帜又大声号召说:“应当推选温寿泉为副都督。”大家也一致通过。这样,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大都督,年仅28岁。
张树帜效犬马之劳,阎锡山论功行赏,委任其为晋北镇守使。张树帜在任多年,贪污腐化,搜刮民财,私开煤矿,可谓是官大财多未受艰险享福终身者。当晚20时,阎锡山回到86标标部。85标3营管带熊国斌前来拜见,一进门,就掏枪射击。阎锡山迅速卧倒,躲过子弹。熊国斌是满族人,忠于清廷。阎锡山的护兵吴体官开枪打中熊国斌腿部,夺下手枪,将其拖到营门外灰窑内活埋。熊部闻讯溃散,在市内放火抢劫。阎锡山、温寿泉亲率执法队巡街,杀死乱兵100余人,平息骚乱。
太原是继武昌起义后,在全国响应起义的第三个省份,在北方是继陕西起义后的第二个省份。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革命党人在清廷对北方控制极严,又是在京畿之内的太原发动起义,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其中,阎锡山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参加辛亥革命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孙中山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曾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阎锡山任山西大都督以后,立即组织山西执政政府,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他将部队整编为四个标,设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令一部扼守娘子关,把守要冲,又令一部攻打雁门、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同时一面派人前往北京与清庭联络通融,以期缓和局势;一面派人到武昌联络义军,争取军事援助,以防备清军兴兵讨伐。果然,清庭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以图镇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