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说父亲与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这是在我出生之前的事,可能是事实。
我父亲名叫丁惟汾,生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农历9月28日。1903年入保定留日预备学校,次年以官费赴日留学,进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专业,并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反清革命活动。
同盟会成立后,丁惟汾被推定为山东省主盟人,负责联络山东革命同志。当时共有留日学生400余人加入同盟会,而山东就占了1/8,因此孙中山曾有“唯丁是赖”的评语。1907年,父亲回国,担任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和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在学校和山东各地发展会员。
武昌起义后,父亲假法政学堂拟山东独立大纲,推翻保皇的谘议局,成立山东省各界联合总会,公推夏莲居为会长,并力促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但孙宝琦出尔反尔,刚宣布独立不久又取消独立。袁世凯派人到山东捕杀革命党人,父亲去上海与陈其美联络,准备组织武装起义,直至南北议和。
有人曾经说父亲与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这是在我出生之前的事,可能是事实。有一个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关于丁惟汾历史的书,那里面比较真实。
资料图:丁惟汾
我父亲常常对人说,在国民党人中,他比较喜欢何香凝和宋庆龄。退隐上海期间,他与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先生有来往。父亲经常带我去何先生家。何先生喜欢画画,记得有一次去何先生家时,她正在画一只老虎。何先生问我喜欢不喜欢,我说喜欢,她就把画卷起来送给了我。我父亲回到南京后,就没有再与何香凝私人之间来往了。父亲比较内向,不喜欢空发议论,或做表面文章。他在不张扬自己的情况下,帮助孙先生工作。现在,很难看到有关丁惟汾与孙中山关系的材料。父亲与廖仲恺是孙中山比较亲近的人,这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别人因妒嫉而提出来的。父亲跟着孙中山走来走去,那是事实。可是他是那么被重视吗?和廖仲恺先生并列?我觉得他还不是那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