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迪卡侬张玥:归元,返本归元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11-18 13:04:46

  处在变革、震荡中的传统零售业,正在求新的道路上角力。几乎每几个月都会出现一个新名词的当下,张玥的一句“归元”多少让人有些意外。然而纵观迪卡侬的历史,这家40年的家族企业历经全球经济的潮起潮落却始终安静前行,似乎就是凭借着这种对自我的执着。

  他,读懂了这家企业,如今要陪伴这家企业读懂中国消费者的心。

  专注

  DECATHLON迪卡侬,1976年诞生于法国里尔。今年正巧是它40岁的生日。从创立商业模式,实现自有品牌,控制生产,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的全产业链集团,迪卡侬的每一个脚印都清晰有力。DECATHLON,在英文中的意义是十项全能。从品牌的名称就能看到创始人的初心: 在同一屋檐下提供多种运动门类,“让最广泛的大众享受运动的乐趣”。这一句,践行了40年,团队从六个人走到七万人,从里尔走向32个国家,来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身边。

  回想刚刚加入迪卡侬的经历,张玥笑着说:“在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中国的体育产业仍在雏形中。大众对于体育产品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单一品牌,而迪卡侬的业态模式对于大多数人都很陌生。那时上班告诉出租司机到迪卡侬,几乎没有人知道位置。而每次看到球场上有人穿着迪卡侬的产品,同事们都兴奋的拍照互相转发……”的确,刚刚走进中国市场的迪卡侬低调的甚至有些倔强。张玥就是在这个时期从法国归来加入了迪卡侬中国。从部门经理到北京地区门店店长再到后来的东北区域总经理,他的经历代表了迪卡侬在中国深耕一二线城市,逐渐渠道下沉的轨迹。企业与人交相叩响着发展的脉搏。

  2003至2014年,迪卡侬在中国开出第一个100家店,走了超过十年。这十年间,市场逐渐认可了这种“独特”的业态。以产品和服务为“广告”的迪卡侬也真的铺就了一条口碑之路。但与此同时,迪卡侬的窗外并不平静。体育产业从默默无闻到群雄逐鹿,中国经济环境进入增速换档期,实体零售也被推上了“冲击”“转型”的风口浪尖。

  机遇与挑战并存,下一个十年,迪卡侬将走向哪里?前行路上,没有参考。因为中国消费市场与欧美市场有极大的差异:消费群体巨大但需求日趋个性化;体育产业成长速度快但随时面临革新;零售企业已无红利可以消耗,每一个决定都将伴随实实在在的结果:收获或是买单。

  2014年,张玥正式上任,接管了迪卡侬大中华区。几个月后,迪卡侬中国明确了自己的下一步战略:专注中国大众运动市场。

  践行

  明确了“专注中国大众运动市场”的具体实施战略,这家40岁的运动企业在中国再次加速前行。

  愉快的团队才会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

  九月,很少参与公众活动的张玥出现在了迪卡侬北京的招聘开放日。“你一定要热爱体育,热爱这份事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反复提及这句话。“零售是辛苦的,细节的。货架就是办公室。”从门店一线一步步走来,他非常清楚企业寻找的是什么样的人。“迪卡侬提供给你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是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经营着共同的事业。”而为了真正让员工享受“事业”的成果,迪卡侬在2016年初最终实现了员工持股计划,成为首家在中国开展员工持股的外资非上市企业,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2015年,迪卡侬员工增长超2000人,2016年将实现增长2500人,预计5年内,迪卡侬在华员工将会超过3万人。这些带着“事业”心聚集在一起的人正是企业的核心。

  加速发展

  2016年底,迪卡侬将实现超过90个城市220家门店的布点。这第二个100家仅仅用了不到三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下,迪卡侬决定:直面爬坡的压力,全面加速,将大中华区1000家门店的愿景增加至2000家。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