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苯氯乙酮,催泪性毒剂,日军称之为“绿1号”。它刺激眼睛、呼吸道,引起流泪、流鼻涕、结膜充血和咳嗽等,作用迅速。
5.光气,窒息性毒剂,日军称之为“青1号”。它的作用主要是伤害人的肺部细胞,引起肺水肿,破坏呼吸功能,浓度高时,能够很快使人窒息而死。
6.氢氰酸,全身中毒性毒剂,日军称之为“茶1号”。它是一种速杀性毒剂,能够破坏血液的供氧能力,造成肌体组织缺氧。浓度高时,中毒者1分钟至3分钟即可致人死亡。
日军战败后居然将危险的化学武器随意丢弃。
日军战败时为了掩盖罪行毁灭证据,日军下层军官下令将持有的大批化学武器就近掩埋,藏入山林投入江中等各种手段丢掉以防止被清算。就这样日军战败时至少在中国大陆上丢弃了200万枚化学武器。
当年据日本一个化学部队的士兵回忆,在日本投降前2日1945年8月13日午后3时,他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在3天内把重要的文件全部烧掉,并把库存的毒气弹全部投到嫩江中。之后烧毁营房迅速撤退。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处都发现了日遗化武。尤其在准备对苏作战的东北地区、战争物资集散地南京地区以及中国东南部大城市和交通干线附近,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日军化学武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些化学武器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我国的人民生命安全、危害着生态环境。
1953年东北军区一份给中央的密电《关于敌伪遗留东北地区毒气弹的处理问题》中统计,全区发现毒弹77996枚,约1500吨,其中齐齐哈尔市郊1200枚,海林县300枚,穆棱县1500枚,阿城县30000枚,芥子毒剂116桶,巴彦县1200枚,吉林敦化县4239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