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当下的消费环境中,以低价优质商品保持高速扩张实属不易。对于迪卡侬来说,快速开店并不轻松,人才匹配、精准选址、品类选择都是不小的挑战。迪卡侬大中华区总裁张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张做加法的同时,品类要适当做减法,单品规模效应才会带动价格做减法。
人才匹配
入华后最大规模招兵买马
2016年迪卡侬开始了进入中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招聘。张玥在迪卡侬北京招聘开放日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将补充2500名新员工,如果加上兼职或者实习生,总人数可乘以2。据悉,此次开放日是迪卡侬北京校招季的一部分,将面试场地搬到应聘者未来的职场。2015年以来13%的新部门经理通过该渠道加入公司。
大量职位需求背后是迪卡侬在中国的快速扩张。“2003年刚进入中国,到2012年底有近70家门店;今年底,会有超过200家实体商场,从70-200只用了四年,对比前十年可谓加速很明显。”张玥表示,从人数上来看,迪卡侬中国区的员工有1.5万人。2017年会继续保持这个速度,预计招聘3000人。在未来4-5年,门店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五年之后,迪卡侬中国区员工的数量可能会达到3万人左右。”
开店扩张
自持物业是第一选择
迪卡侬对于入驻开店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进入一个城市的考量主要有几个方面:地区GDP和人口数量、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以及当地运动氛围、气候等,迪卡侬不会依照现有城市分级来看待一个市场”。张玥认为,有些城市现有分级中排名不高,但对于迪卡侬而言却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因为它们的体育市场很活跃,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合运动消费。
在选定合适的城市后,自建、租赁和sMall,何种类型的门店匹配也是有一定的考量。就北京而言,迪卡侬在北京现有12家商场,11家是标准概念商场,包括大郊亭商场、来广营商场、西红门商场等,1家是sMall商场即8月开业的西直门商场。sMall是迪卡侬在中国首创的一种门店类型,只有一两千平方米,用以匹配无法开出四五千平方米标准面积的区域。sMall店的优势是可以在人流密集区或者商业密集区得到一定商业面积,但它无法像标准概念商场那样提供给用户完整的线下购物体验。张玥称,考虑到所开商场的质量,就sMall店而言,不希望超过30%,“主要努力的方向还是标准概念商场,大面积的商场。大型商场有自持物业(包括自持的土地和零售门店),还有租赁零售门店,虽然自持物业的难度大,但是第一选择,紧跟着是大型租赁,其次是sMall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