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听说过品牌,可记不住有什么菜;会员系统成摆设,大量“僵尸会员”无助业绩提升;“用工荒”成为常态,留下的员工也懒散懈怠。履新4个月以来,青年餐厅执行总经理王皇文祭出三板斧,试图破解这些困扰传统餐饮企业的通病。“强化招牌菜”、“升级会员系统”、“推出员工持股”,虽然这些招数听起来似乎并不新鲜,但如果真能扎扎实实改到位,相信会给这家传统餐企带来新气象。
让顾客记住招牌菜
最近,青年餐厅各连锁门店正在陆续更新招牌,在原来的“青年餐厅”四个字后面新增了“北京烤鸭、融合菜”字样。“这是为了增强品牌与品类的关联度,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更为清晰。”王皇文说。
青年餐厅创立17年来,已发展成一家多品牌的餐饮企业,旗下拥有青年餐厅、青石牛、新诚家、青年公社、易小食5个品牌,共计38家门店。其中,青年餐厅门店有20余家,占一半以上。
王皇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很多消费者虽然知道青年餐厅,但对于品牌普遍没有清晰的认知,讲不清来青年餐厅吃什么。因此,他整改的第一步就是关联品牌与品类,比如在青年餐厅招牌后面加上“北京烤鸭、融合菜”;重新设计菜单,将北京烤鸭和几道主打菜放到最突出位置。
改变消费者认知,仅靠菜单、招牌的变革当然远远不够。不过青年餐厅毕竟迈出了厘清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
令“僵尸会员”复活
近年来,餐饮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剥削”着餐企利润。为避免对电商平台的过度依赖,餐企不约而同地在培养忠实会员上下功夫。青年餐厅全新会员系统也在8月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