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间,万达商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万达集团正考虑对H股进行要约收购,有可能私有化退市。
钱谁不爱啊!何况600亿这么多
有人说,因万达商业价值被长期低估,所以王健林冲冠一怒要退市。
万达商业价值被低估或是不争事实。
2015年,万达商业每股盈利为6.62元(约7.94港元),而3月30日,其收盘价为38.8港元,万达商业上市后累计下跌19.17%,总市值1756.61亿港元,动态市盈率不到5倍,市净率仅0.82,属于价值被严重低估区间。
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估值低不是万达商业一家,港股所有的地产公司估值都不高,万达商业当初选择H股上市时,对此不会没有心理准备,如果连港股估值高低都没有搞明白,王健林就不可能把万达商业做到全球第一。
是万达的商业模式不被市场认可吗?也不是,至少在投行眼中不是。要知道,港股不是散户化的A股,投行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举足轻重。
投行对万达商业的估值并不低,在今年初,花旗给出的买入价位是81.50港币,野村给出的买入价是67.24港币,瑞士信贷给出的买入价是60港币,最低的美林给出的也是55港币。
然而,神女有意,襄王却无情,在全球市场皆震荡的背景下,万达商业的股价今年以来一直徘徊在发行价之下。
还有人说,万达商业私有化退市是为了回归A股,王健林一笔就能劲赚600亿,重回首富宝座。
万达商业发行在外的H股总股份数为6.525亿股,按照48港元/股的私有化价格,万达集团约需支付31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0亿元;如果万达商业日后在A股上市,按照其2015年每股净利润6.62元,以及A股地产类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0倍计算,其合理股价将达到132元/股。
那么,万达集团从港股收购回来的6.525亿股股票,在A股交易时的市值将超过860亿元,扣除260亿元的收购成本,预计净赚超过600亿元。
钱谁不爱啊!何况600亿这么多。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逻辑,就像羚羊永远也不会懂得狮子的雄心。
对于首富的虚名,王健林要比大多人都要清醒的多。他曾表态称,对首富称号并不关心,“是不是首富我都得思考未来,想企业怎么样走得更远。我不觉得上市就一定能帮企业赢得未来”。万达商业内部人士也称,王健林“最烦别人叫我首富”。
即使没有这600亿,按照彭博社的计算,王健林的个人资产也在300亿美元(2000亿人民币)左右,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王健林会在乎吗?
况且,这600亿还只是纸面富贵——
首先,何时能够回归A股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即使能够很快发行A股,按照规定,控股股东持股也要锁定36个月;
再次,即使过了禁售期,股价能够维持在20倍市盈率,控股股东也不是想减持就能减持的,有诸多约束条件。
那么,费了这么大的劲,王健林到底图的是什么?我们还是要从王健林往昔的讲话中去抽丝剥茧,一步步接近事情的真相。
王健林图什么
首先,我们从万达商业的商业模式上寻找答案。
万达商业是做商业地产的,是全球的商业地产老大,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比王健林更懂商业地产。
王健林说,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商业地产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
在总结做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时,王健林把“寻求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