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深圳其它名牌标签(譬如21世纪以来深圳最响亮的标签“华为”),民间的创造力以更鲜活、迅速又贴近社会的面貌成为深圳的新标签。我们把这种能量归结为“深圳破坏力”:它来自江湖、草根,建功立业,但又惠及越来越多的大众。于是——
这里能提供丰田级享受、但价格低了三分之一的汽车。
这里能让更多人以低价获得过去名牌们以高价垄断的手机音乐功能。
这里有不需要经过老师提携就能获得包装的艺术青年的升值路径。
这里有敢让一般人打高尔夫球的青山绿水之地。
……
这一切,都是对“天经定义”从怀疑到颠覆的结果。
内文导读——深圳破坏力
走自己的路,让丰田去说吧 革命者被革命
让摩托车开进高尔夫球场 把艺术家送上流水线
破坏的使命就是创新
南都周刊记者·炫风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深圳街头。邓小平同志南巡,再次为深圳发展提速。那些带着梦想来到深圳的年轻人,很多都已闯出了名堂。摄影·肖全 OCAT
不破不立,拆了很多车的比亚迪靠工人组装出了更多性价比高的汽车。
“山寨机之父”联发科捆绑式的解决方案,踢开了手机生产原有的高门槛,为山寨机的诞生和壮大打开了方便之门。摄影·霍健斌
深圳的公众高尔夫球场,在这里打一场18洞的球赛,一般只需要五六百元,许多白领都喜欢到这些平民球场过把“贵族”瘾。
每一个时代的拐点,每一段成长的尽头,我们都在寻找转变——在权威之前亦步亦趋,还是打破笼罩心智的定式,去寻找另一片光明的天空?这些问题,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商业机构如此,对于一个城市也是如此,只不过人们常以改变、创新或者改革等话语体系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