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看电视的老头
回忆起战争时的武器装备,李经煜说:“日本人的枪钢材好,射程也比我们远。”李经煜的孙子告诉记者,如今在咸宁老家,依然保存有当时用的铝制行军碗,大小和现在家常用的饭碗差不多,“爷爷说,打仗的时候都是边跑边吃,根本吃不饱。”
正因为亲历战争,李经煜从不看电视。他说,电视里打鬼子的戏都是假的,哪里看得出当时战场上的残酷,真实的战争中,人死得更惨烈。
抗战胜利后,李经煜被裁军回乡,内战开始他再次入伍,1949年1月李经煜起义回乡。1955年在柏墩农场改造,恰逢这年他的儿子李济鹏出生,妻子不堪重负改嫁,刚出生的儿子只得交给二弟抚养。李济鹏目前负担两个老人的赡养,一位是生父,一位是养父。
2004年,作为起义人员,李经煜享受每年500元补助,这几年略有提高,每月有几百元补贴。
2015年1月11日,花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咸宁给老兵送暖冬物资,走近91岁的李经煜身旁时,花儿突然发现他的头部有一个伤口,经询问才知道是一个多月前剃头时,被刀片划伤,伤口表面已经又红又肿,一部分皮肤溃烂发臭,担心这样的意外给老人带来生命危险,当晚花儿立即把老兵的情况发到“关爱抗战老兵在湖北”微信群里。
电水壶是家中唯一的电器
“看到群里在找医生救老兵,好像突然和我拉近了关系,我很自然地站了出来。”看到这条消息后,平时在微信群里“潜水”湖北省新华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宋建东坐不住了,信息发布的第二天,他就向朋友借了辆车开往咸宁,接李经煜来治病。
其实,那天正是宋建东孩子满月的日子,也是他和老婆的结婚纪念日。“我老婆说‘你做的是好事,去咸宁是应该的,我们就在家等你回来。’”
到李经煜老人的家中一看,宋建东吃了一惊。时近中午,李经煜正在吃一碗素面条,里面混着几片菜叶,家中既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只堆着几筐干草,唯一的电器是一把电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