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令人潸然泪下的生死祭奠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7-02 10:52:01

  在1979年奔赴对越反击战前线前,两名新兵约定:谁活下来,就一定把对方骸骨带回中国。三十年后,当人们渐渐遗忘这场战争时,幸存的退役老兵艰难踏上了寻找战友遗骸的旅程。

  1978年11月,郭益民与李保良入伍,被分到了同一个连队。同为新兵,又是老乡,两个人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友情逐渐浓厚。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兄弟俩相互约定,“不管谁在战场上牺牲,活着的一定要把对方带回老家”。没过多久,作为副射手的李保良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被炮弹所伤,不幸身亡。撤离战场后,郭益民才得知李保良已经牺牲了。为这个诺言,郭益民开始了30年的寻找。

  2009年开始,老郭开始了长期准备的寻找计划——他把“寻找烈士遗骸”的横幅悬挂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并和当年参加过战役的军人,战友取得联系。经过多方查询,最终确定尸体在广西爱店镇边境附近。2010年初,他踏上前往广西的旅程。展开了寻找战友遗骸之路。

  郭益民面对李保良的衣冠冢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伏在地上痛哭

  为寻找相关线索,他辗转于许昌、武汉、长沙等地,一边打工一边寻访当年的知情人。而这一路上,很多退役军人、边民,都热情帮助老郭,为他提供线索、捐款。

  这一年1月16日,广西峙浪,翻过漫山遍野的树丛后,郭益民找到了三十年前的烈士公墓,看到战友的墓碑被一人多高的草丛覆盖,老郭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

相拥而泣

  2010年1月15日,广西宁明,郭益民在宁明烈士陵墓意外遇到三十年来第一次找到自己哥哥墓碑的杜文杰,兄弟俩相拥而泣。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方阵亡人数约为7000人。如今,边境上的人们已渐渐淡忘当年的硝烟。对于前进的世界,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这些烈士,对于他们的亲人、战友,则依然是整个世界。

  1984年4月28日,云南省嵩明县的赵占英战死在老山前线,母亲因为没有路费20年后才得以前往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给儿子扫墓;她靠当地民政部门每月28元度日,家里除了一口破锅、一个土炕和一碓棉花套子,别无所有。

  儿子牺牲20年后,母亲才第一次前往陵园祭奠的照片这位悲痛的母亲是老山战士赵占英的母亲,一年清明期间,她由侄儿侄媳陪同来到云南麻粟坡烈士陵园看望牺牲了20年的儿子。这是她第一次来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

  照片背后,那催人泪的故事(网上流传最广的《妈妈我等了你20年》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