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综合实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王朝,一般认为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分界岭,但实际上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曾经有过一场血战,这一战不仅使唐朝丧失了在西域的影响力,唐朝的国运也由此急转直下。
公元712年(唐先天1年),李隆基登上皇位,唐朝在李隆基的统治下,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帝国,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帝国也在迅速崛起。
阿拉伯人通过大力宣扬伊斯兰教和不断的拼杀,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建立起一个面积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唐朝人称其为大食(yi)国。在阿拉伯帝国和唐朝腹地之间的中亚地区,还有很多小国,这些国家原本都向唐朝称臣纳贡,奉唐朝为宗主国,属于唐朝的势力范围,但阿拉伯帝国强大之后,企图统治西域诸国,进而向唐朝本土扩张,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与唐朝之间的战争。大食王许下诺言:“谁先踏上中国本土,谁就做中国的总督!”
怛罗斯之战示意图
公元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兵讨伐西域藩属国之一的石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关于高仙芝出兵的理由,史书记载是因石国未遵从藩属国的礼节,未按时朝拜纳贡(无番臣礼),但另外一种说法是高仙芝想要抢夺石国的财富,所谓的“无番臣礼”只是借口而已。从高仙芝后来的所作所为看,这种说法相当可信。
石国是西域一小国,根本无力抵挡高仙芝的大军,高仙芝的大军还没到,石国国王就已投降,高仙芝和石国达成和约,表示愿意接受石国的投降,不过很快高仙芝变卦了。
怛罗斯之战
高仙芝撕毁和约,率军攻破石国,俘虏国王,并将其送往都城长安后杀死,同时将石国的财富劫掠一空。
石国王子侥幸逃走,向一直梦想统治西域的阿拉伯帝国求援,此举正中阿拉伯帝国下怀,于是其欣然应允。西域各国对高仙芝不守和约、恃强凌弱的暴行十分愤怒,准备联合起来会同阿拉伯帝国共同袭击唐军。
高仙芝不愿被动坐等阿拉伯军队上门,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公元751年4月,高仙芝率领2万唐军,同时调集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1万人,与唐军一起组成3万人(一说高仙芝总兵力为6-7万人)的联军向阿拉伯帝国发动进攻。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3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7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唐军进行攻击,得知高仙芝率军来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20万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罗斯城下展开了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