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吕不韦为相,曾在秦国变法维新,实行一套与商鞅变法以来不同的新的治国方略,即厚待宗室和先王功臣。有人说,这是吕不韦新上台执政,拉拢秦宗室和先王功臣的临时手段,最近有人在百家讲坛上说这是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我说,错了!不是!吕不韦有他一整套新的与商鞅变法不同的新的治国方略。秦“尚首功”,战场上斩敌甲卒一首者,可获四家奴隶。据《史记》秦本纪,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斩首数如下:
1.献公二十一年(364BC),“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2.惠文君七年,“公子卬与魏战,斩首八万”;
3.惠文王七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斩首八万二千”;
4.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斩首万”;
5.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6.秦武王四年,丞相甘茂“拔宜阳,斩首六万”;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
7.秦昭王五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8.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9.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10.四十七年,白起“大破赵于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11.五十年(257BC),“攻晋军,斩首六千,晋走,流死河二万人”。另外,白起王翦列传说:“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又说长平之战,“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秦昭王时期,秦军斩首人数达九十三万六千,“流死河二万人”不计算在内。吕不韦执政之十五年,《史记》秦本纪不再见斩首若干记载。秦王政十二年,吕不韦死,次年,即秦王政十三年又出现“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之记录。显然,吕不韦执政时期废除了秦“尚首功”的传统政策。证明吕不韦入秦的目的,是要取得权力,并用得到的权力,把秦国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人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