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时期,秦并六国之势已成,东方六国的统治机构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其统治者之腐化堕落已不可挽救,而东方六国百姓,皆以为秦之政治和社会制度不人道,不适合人的生存,不能容忍。
秦孝公(361—338BC在位)三年(359BC),商鞅变法,把原始野蛮的秦国秦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军国主义强国,把农民变成单纯打战和种田的机器人(任何人,读一遍《商君书》,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其情况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类似。商鞅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作用相同。腐败无能的东方六大国,面对这部强大的战争机器,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局。吕不韦时代,东方六国的“士”,即知识分子,大多数都知道秦灭六国之势已成,没有人有回天之力改变此种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六国的知识分子,分化为三类:
一类是自私自利的政治投机分子,以范雎、蔡泽、李斯为代表,选择到秦国去谋官做。
一类以鲁仲良为代表,选择了消极抵抗和逃避现实的做法。鲁仲连说: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良邹阳列传)
一类以吕不韦为代表,选择了毁家破产,舍身入不测之秦国,去改造秦国,改造秦国的政治社会制度,使其适合人性、人道,成为适合人生活的国家。
广大的东方六国人不愿做秦民!
《史记》周本纪说: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五十一年,256BC),“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说:“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之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恐为乱。’乃诈而尽坑之。”同传苏代说:“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这是东方诸国老百姓即下层人不愿作秦民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