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说沛公入关,秦王子婴降,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而定约束耳。’乃使人行县邑,告之。秦人大喜,争持牛酒食飨军士。”
证明秦人对秦暴政也不满,只是无力反抗而已。所以,秦灭六国,出现了“寻得桃园好避秦”的传说。
吕不韦是志士仁人,是英雄,是改革家,非“奇货可居”的商人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说:范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戮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乃与秦使者王稽入秦。范雎既入秦,上书秦昭王。昭王召见,范雎说昭王,昭王大喜,乃以范雎为秦相。而蔡泽“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蔡泽乃西入秦”说范雎。范雎言于秦昭王。昭王与蔡泽语,大悦之,遂拜为客卿,而代范雎为相。
《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建功者”,乃西入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乃说秦王离间六国君臣之计,秦王乃拜斯为客卿,用事,至丞相。
范雎、蔡泽、李斯等人,皆穷愁末路,在东方六国无立足地,乃西入秦求发展。
二十岁的吕不韦,家财万金,破家舍身,身入不测,是志士、仁人、英雄,为理想,为济世救民,义无反顾!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志士、仁人、英雄!
吕不韦自杀,是绝望而自杀。吕不韦当流芳百世,而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把吕不韦丑化为“奇货可居”的商人,“孔子之所谓闻者”,即所谓“佞人”,悲哉!二十岁的吕不韦,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能想像这样年纪的吕不韦去做什么“此奇货可居”,一本万利的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