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经销商盼牛根生回归 中粮称与伊利差距拉大为孙离职主因
资料显示,1999年,从伊利离职、此前担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在41岁再度创业,成立蒙牛,短短8年时间,蒙牛超越了有着30年多年历史的伊利。数据显示,2006年,蒙牛营收为162.46亿,伊利为163.39亿。2007年,蒙牛实现了超越,这一年蒙牛营收213.18亿元,伊利193.60亿元,蒙牛也成为国内第一个营收过200亿的乳业公司。
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到来,蒙牛也遭受重创,2009年,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联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投资公司,以现金每股17.60港元,出资逾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并以约20%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成为当时国内食品行业的最大宗交易。
2011年6月牛根生宣布辞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一职,并将自己持有蒙牛的所有股份全部捐出。此后,他甚少在公开场合提及蒙牛。2012年4月,中粮一改此前“不插手经营”的承诺,宣布牛根生的继任者蒙牛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不再兼任总裁一职,总裁一职由中粮地产原副总经理孙伊萍接任。而蒙牛也在这一年进入孙伊萍时代直至今年9月15日。
据网易财经了解,虽然牛根生复出重掌蒙牛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论是蒙牛内部还是蒙牛的经销商对于牛根生的复出“呼声很大”。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网易财经指出,孙伊萍掌管蒙牛以后,一些老蒙牛人陆续离开。而蒙牛的核心渠道商经销商和这些老蒙牛人是互为“肱股”关系,这些老蒙牛人的离开也让这些核心经销商对于蒙牛的产品失去了信心。“如果想恢复蒙牛原有的营销体系,提振蒙牛营销体系信心,只有找回牛根生”。
有蒙牛经销商向网易财经表示,孙伊萍在蒙牛的4年,也是“可乐系”的4年。“孙上任的第1年,就将20个销售大区,10个生产大区的负责人全部换血,空降可乐系,随之而来的是外企那套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被生搬硬套了过来,有了气势少了灵活机动。比如说KPI考核报表,原来我可能我需要花几个小时来抢地堆,而现在我可能需要花几个小时写报告上传报表,新的制度让我们没有了斗志和激情”。
上述经销商向网易财经指出,如果要一些离开的蒙牛原高管重新回到蒙牛,让一些核心经销商重拾对蒙牛的信心,“只有牛根生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盼望他的回归”。
据媒体报道,在蒙牛乳业19日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马建平表示,突然变更管理层,是因中粮对于蒙牛在孙伊萍掌舵期间与同行差距拉大不满意。
数据显示,孙伊萍接任蒙牛前,蒙牛2011年营收373.88亿元,净利15.86亿元,与伊利的差距分别为0.7亿元和2.2亿元。2012年,蒙牛营收361亿元,伊利营收420亿元,差距59亿元;2013年蒙牛营收434亿元,伊利营收478亿元,差距44亿元;2014年蒙牛营收500亿元,伊利营收544亿元,差距还是44亿元;2015年蒙牛实现营收490.265亿元,与伊利603.6亿元的营收差距为113亿元。进入今年,双方的差距仍未缩小,2016年中报显示,蒙牛乳业营收同比增长6.6%至272.6亿元,但受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和雅士利业绩影响,蒙牛乳业的净利润较去年下滑近两成。财报显示,伊利2016年上半年营收300.8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两成。
有分析师指出,卢敏放掌控蒙牛后,鉴于其此前经历,会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和奶粉业务。(来源:网易财经 陈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