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价格生态混乱,谁应该来负责?
打折用了十年,一直到今天还在用,一开始是满200送30,到后来满200送400都出来了。我们百货业出现了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对于奢侈品的过分追捧,其中消费卡至为关键,是很不好的东西。
04年前,行业内购物卡的发行量极少。04年之后,购物卡的发行量以及在零售门店中的销售占比呈爆发式增长。
持卡消费的人,对价格的敏感性很低,对价格体系的破坏性也很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杭州世纪联华超市的储值卡发行很厉害,即使商品定价偏高,持卡消费的人也不会太在意,销售不会受影响。其他商家也去比较、提价,整个行业的价格就都上来了。
04年之前,商场对服饰类商品的抽成大概在20%左右,现在有的商场高达30%以上。零售商加抽、供应商加价,恶性循环。我在银泰的时候,服装品牌是4到5倍的加价率,现在恨不得加到14到15倍。消费者就会感觉到去百货店购物价格虚高。
崩坏的价格生态,把我们整个零售行业也弄坏了。整个行业,没有人认真思考经营管理,品牌选择等,而是一味加价,发卡,追销售,打折,虚假促销,恶性循环。一旦经济形势不好,问题就暴露的更明显了。
马云曾经讲,百货店的东西太贵,我们淘宝的价格要降下来。我当时就说过,马云不懂零售业,商品价格虚高不是零售商的问题,不是供应商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价格生态被破坏了。
百货店的供应商,同时也是淘宝、天猫的供应商,我们都没有商品直接定价权。他不懂零售,我原谅他,但我们自己也不懂,就是问题了。
3
今天,百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东西可卖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不上网等死,上网找死’,在我看来,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东西可卖。没有人做制造业,没有人做生产线,没有人做品牌,所以百货业的品牌才会出现大量雷同。
反而是互联网培养了很多新品牌,大家都叫他们“淘品牌”。
如果我还在这个行业,我宁可等死也不会找死。百货业不会死,但是有企业会死,即使要死也要等到最后一家死,千万别第一家就死了。
这几年,整个国家自上往下,都在提’互联网+‘,今年提“回归实体、工匠精神”,我认为这正是我们百货行业需要的品质。
百货业首先要有信心,坚定自己是能活下去的;其次整合门店,缩小经营面积,做主题百货;第三,在培养供应商方面多动动脑筋,最后是维护消费者。百货业永远是在求生存,所以,百货要找到自己的活法,脑子转的要快,不能被电商带偏,个性化服务永远不会真的死掉。百货要往两头去做,用百货的优势做大的购物中心和小的专卖店。”(来源:联商网 采访/王跃林 林国童 陆彦 郑媛媛 文/李燕君 郑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