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1日,国美电器重组董事委员会。张大中在担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非执行董事的同时,还获任提名委员会委员,可见国美股东对他的信任。
1999年,大中电器作为电器专卖连锁店正式起航,2004年,大中电器的销售额达80亿元,占北京电器销售50%的市场份额。同年,大中电器的天津分店开业,向全国电器连锁转型。
2007年12月16日,国美正式宣布获得了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购买价格约为36.5亿元。从此,仇家变亲家,中国家电零售业格局也由“三国演义”变成了“美苏争霸”。
通过实施“全零售”战略及提升门店经营效率,国美上市公司已连续十二个季度业绩逆势增长,去年上市公司营业额646亿元,净利12亿元。
4月20日在中国深圳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CEChina)上,《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偶遇国美电器(00493.HK,下称“国美”)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大中。
已经68岁的张大中染了一头蓬松的黑发,应拍照请求站在国美的广告牌旁边,两手自然相握垂在身前,身体微微前倾,俨然是一副“首席店小二”的样子。
这位平常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家电零售业曾经的风云人物,作为大中电器(下称“大中”)的创始人,跟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苏宁电器(下称“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曾共同谱写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传奇商业故事。
虽然大中早已被纳入国美旗下,本来可以当闲人的张大中,却在黄光裕入狱期间,被这位昔日的对手找来做了国美的“定海神针”。张大中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是因为他与黄光裕结下了“战斗友谊”。
事实上,过去五年里,张大中协助黄光裕的妻子杜鹃,与国美的高管层一起,为保持这家家电零售连锁巨头的稳健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五年
从2011年3月接任国美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张大中任职至今已有五年。
而国美过去五年的业绩,可以用“先抑后扬”来形容。2012年,国美曾受收入下滑、成本上升、电子商务投入等影响而亏损5.97亿元。通过实施“全零售”战略及提升门店经营效率,2013年国美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净利润8.92亿元。2014、2015年,国美继续保持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去年上市公司营业额646亿元,净利12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用中国家电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吴咸建的话说是“国美跑赢了大市”。
尽管国美上市公司已连续十二个季度业绩逆势增长,但是给外界的印象却是:因为老板在“里面”,所以要先保证盈利,否则怕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而前几年为了要保持稳健盈利,国美的互联网转型似乎有点缩手缩脚,毕竟互联网转型需要大量投入。
张大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回应道,不能说国美转型“缩手缩脚”,而是“适可而止”。不能只追求额度而不计成本地发展,必须考虑自己有多大的体能,就像跑马拉松比赛,要跑42公里,不能前300米就冲刺、500米就倒下了。搞企业是马拉松,要长期跑下去,要考虑长期造血功能,所以只能说国美在转型上比较周全地考虑了线上、线下的销售,科学地估计额度,既不被落下,同时也努力适应线上销售趋势。“我们在线上提供给顾客什么产品,既有竞争力,又不能让别人感觉国美线上的产品比别人贵,因为线上可比,所以必须在价格上有优势。”张大中说。
这两年,国美明显加快了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去年,号称“小李飞刀”的国美副总裁李俊涛调任国美在线CEO。在刚刚结束的“4·18”大促当天,国美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460%。
“因为这是新的业态,要高度关注。同时,别的企业发展很快,我们也不能比别人落下多少。俊涛是精兵强将、国美创业元老,在零售上有丰富经验,调到这个部门(国美在线),能促进这个部门健康快速发展。”张大中说。
值得留意的是,2016年3月31日,国美完成了“整体上市”——国美向大股东购买大中资产、国美非上市零售资产正式完成交割。张大中一手创办的大中,从2007年底被国美收购,如今终于被纳入国美上市公司。而此时的张大中,却以国美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协调着包括大中在内的国美零售业务的整体决策,真可谓是“历史的轮回”。
不过,相比于陈晓,张大中对自己在国美里的定位,似乎更有分寸感。
曾几何时,上海永乐被国美收购,永乐的创始人陈晓也受到黄光裕器重,一度出任国美的总裁、董事长。但后来的“黄陈之争”让国美在管理上出现混乱,陈晓也黯然离开了国美。
今年3月31日,国美重组董事委员会。张大中在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的同时,还获任提名委员会委员,可见国美股东对他的信任。
国美今年已明确了“全零售、新场景、强链接”的转型方向。不仅线上、线下,移动端还要发展十万家微店,并以“国美管家”拓展家电后服务市场;门店则增强场景式体验。“欢迎到国美主力门店参观”,一直倡导“店小二精神”的张大中笑着向本报记者发出邀请,态度依然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