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坚决打击残害无辜生命的暴力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11月21日,3名中国公民在马里人质劫持事件中遇难后,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了对武装分子行为的“强烈谴责”。
这已是一个月内,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二次就开展反恐合作、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利益“发声”。11月18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杀害了中国人质和挪威人质。第二天,习近平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发表讲话。他向遇害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并说“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
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国,中国正在以拥抱全球化的姿态实现“和平崛起”。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国家利益走向世界。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与新形势,如何在境外构筑一道反恐“防火墙”,从而避免让更多的同胞生命财产成为牺牲品,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中国反恐演习
上合组织是中国最倚重的国际反恐合作平台
就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国际反恐合作平台大致有四个层次。
作为最大的主权国家集体安全组织,联合国首先是最有国际影响力,也是法定的最高层次反恐合作平台。2006年,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联合国表示,这份文件“是全体会员国首次就一种共同的反恐战略方法达成一致,它不仅发出了一个清楚的信息,即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都是不可接受的,还决心个别或集体采取切实步骤,防止并打击恐怖主义。这些切实步骤包括从加强国家反恐能力到更好地协调联合国系统反恐活动的一系列广泛措施。”
中国反恐演习
但是,联合国的全面性和大国角力的特点,也为这个平台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任何联合国的政策往往都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因此在这个战略框架下建立的“反恐委员会”和“执行局”主要是一个咨询机构,并非涉及任何实务操作。面对目前的恐怖主义浪潮,这样一种运行机制虽然是一个不错的交流平台,有着美好的预期。中国政府也一再呼吁“在联合国框架下形成反恐合力。国际社会应落实安理会有关决议,加强在阻止恐怖分子跨境流动、切断秘密恐怖融资、网络反恐等领域的合作”,但目前,该平台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