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媒体的数百例相关报道的梳理,特别是对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导致中国民营企业落败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个方面。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肌体,有些却是新生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尤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警惕。
第一种死法:死于顺
老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从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失利中都能看到“顺境”下的阴影。史玉柱是这样,怀汉新也是这样;吴炳新是这样,胡志标也是这样。当年李嘉琛做华豫,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做一个木纹加工器技术,赚了18万元;做一个人造大理石技术,赚了600万元;做一个合成燃料技术,3个月仅招待各地的取经者门票就收了300万元,转让费又收了2000万元。于是李嘉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企业不但要搞发明,还要搞房地产,还要进军医药行业。于是,一个房地产赔了几百万元,一个“鞋足香”又赔了几千万元。企业几年的积蓄,在随后的一两年里败了个一干二净。
李嘉琛想不明白,自己这么聪明的人,几乎是干什么成什么的人,怎么就做不了房地产,做不了医药业呢!最后竟逼得自己非得卖掉企业,非得再赔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去还银行的贷款。后来李嘉琛到北大去读书,再后来李嘉琛终于想明白了,心境也平顺了。企业、企业家境遇过“顺”是祸不是福,过“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敌,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