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亚投行和大阅兵这两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世界格局的真正走向,即以金融主权为标志划分成两部分。中国在构建未来的金融统一战线中已经赢得了重要的一步棋,而失去的仅仅是昨天的军事同盟而已。
中国是一个习惯于根据惯例行事的国家。惯例是逢五逢十进行国庆阅兵。然而今年中国政府却决定以阅兵的方式来隆重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并邀请外国领袖和军队来共同参加。这绝对是异乎寻常的。它一方面强烈反映了中国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日、中美关系走向的关切和担忧;另一方面则清晰地表明了今天世界总体格局正大致走向一种新的两极化。不管人们愿意与否,冷战结束后20多年的历史证明,人们担心的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或各国战略家们期盼并预言已久的“多极世界”都没有出现。某种新的以金融体系为标志的两极化“准冷战”趋势或许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逐渐形成。
今天历史已经再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从,将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及我们后代子孙之福祉。故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中国抗战大阅兵
中国为何要大阅兵
中国做出这一决定的背景非常清晰:目前处于执政地位的日本安倍晋三政府,明显出现了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思潮,即否定日本或回避日本的战争性质和罪行的思潮。日本参议员三原顺子在今年3月16日竟然敢于公开宣扬“八纮一宇”观念(所谓“八纮一宇”,是日本在二战时宣扬“大东亚战争”的词语,包含着日本称霸世界的企图。因为“八纮一宇”具有鲜明的日本侵略战争色彩,所以在二战结束后,该词被禁止在日本的各种官方文件中使用)。
我们无法想象今天德国某位议员胆敢声称日耳曼民族真的是“最优秀的民族”,但在日本居然是一个事实。而日本首相安倍公开声称“没有读过(敦促日本正式投降,并明确指出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的)《波茨坦公告》”,并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讲话中公开宣称“日本后代不应继续谢罪”等实质上否定日本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论,更是清楚表明日本政府的真实想法。而安倍政府不顾日本民间的强烈反对,强行在议会通过旨在向海外派兵(即修改和平宪法、走向军国主义的第一步)的安保法案,则证明“八纮一宇”的幽灵不仅仅局限于思想之中,事实上已经在其执政行动中有所体现。这不得不令曾遭到日本野蛮侵略的中国百倍警惕。
日本军国主义回潮的逆流恰好又与当今世界唯一霸权国家美国对中国的历史性崛起日益担忧相重叠,于是美日间出现联手遏制中国的动向。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绝不能发出任何错误信息,也不能传递任何可能产生误解的模糊信息。举行胜利大阅兵可以说是唯一可行的选项。它告诫潜在的侵略者:若欲犯我,失败将是其唯一下场。
应该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赢得的第一场对外反侵略战争。因此,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举行阅兵,对内能够凝聚民心、提振士气,对外则提醒国际社会:中国远东战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最终胜利贡献巨大,实在不应被历史所遗忘。从这一点出发,说中国阅兵是“针对某个国家”显然是“小人之心”。相反,阅兵是对所有潜在侵略者的一个明确宣示: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的意志不容置疑。
日本军国主义猖狂
对于中国而言,从近代伊始,日本就一直是一个问题。从甲午战争(即西方史学界所称之“第一次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西方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曾两次用战争手段强行遏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今天中国第三次工业化历史进程即将完成之际,日本的对华战略动向,绝非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
尽管日本在战后制定了和平宪法(即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权力之一),但日本保留了作为战争象征的天皇体制,这对日本今天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这一根本出发,事实上日本几乎所有战争机器都被大致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与德国对纳粹的彻底清算相比,日本几乎可以说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整个社会结构,甚至包括军工生产体系。尼桑、三菱等曾大力生产武器以支持战争的企业都被保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