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决战在战场外审判与纽伦堡审判相比,远不如后者彻底。日本侵略者的大多数罪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清算。二战期间著名的“金百合花”掠夺计划几乎没有被揭露。“金百合花计划”主旨是全面掠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财富,以支撑日本的军事扩张战略。据2005年经过18年调查后出版《“金百合花”行动》一书的作者斯坦林和佩吉·西格雷弗披露,日本共从上述地区掠夺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财富。这一罪行在战后也没有被清算(因为其中一部分资金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冷战经费)。这就为日本的二战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留下了可乘之隙。
更为关键的是,导致日本走向种族主义(大和民族高人一等)和军事扩张主义的“八纮一宇”观念,没有如同纳粹思想一样被彻底清算。
而这一切,均与当时美国从冷战的考虑出发,实质上保护了日本有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要求日本当局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做出进一步的反省和真诚的道歉。这事实上是亚洲未来和平的前提条件。
应该看到,日本是非常懂得如何进行自我宣传的。日本利用其战后被占领军制定的和平宪法和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事实,成功地在欧洲和世界很多地区的公众舆论中将自己从一个战争的野蛮施加者,转换成一个战争的“受害者”。其结果就是世界舆论目前从整体上而言,大多站在同情日本的一边。对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并应全力反击。
通过大阅兵和对抗战胜利日的隆重纪念,应该让世人——特别是西方舆论——了解以下铁一般的事实:
日本官方在战后70年之际,依然没有对中国直接表达真诚的谢罪和道歉;日本官方迄今为止对是否明确承认其发动对华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依然语焉不详;日本官方对其在中国犯下的骇人听闻的野蛮罪行,特别是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细菌战、慰安妇等迄今为止依然不断否认;正是因为对战争的侵略性质认识不足,因此日本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继续参拜供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而且日本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继续对其所有的邻国都提出明确的领土要求(俄罗斯的千岛群岛、韩国的独岛和中国的钓鱼岛。事实上还存在着一个琉球问题。相比之下,德国在二战后失去了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德国与邻国无任何领土之争)。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目前正在执政的安倍政府还试图修改和平宪法,这就逼得日本的邻国们不得不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日本究竟是否真正放弃了对外推行的军事扩张战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抵制中国阅兵
中国决定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向包括日本在内的51个国家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前来参加。这充分表明中国举行阅兵旨在捍卫和平的诚意。除了日本和美国以外,其他49个国家做出了积极回应。日、美回避以及欧洲国家首脑的缺席,恰恰展现今天世界格局已经日益清晰地分为以中、俄等金砖国家和部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一方,美、日、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另一方。这令人不得不提出一个问号:一种新的“准冷战”局面正在出现某种雏形吗?
擅长桥牌的好手都知道,当我们打出的牌使对方难受时,就证明我们的牌出对了。中国的这51张请柬,特别是向日本发出的邀请,就是这样的一张好牌。这与法国希拉克于2004年向德国总理施罗德发出邀请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六十周年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法德之间彻底翻过历史的一页,诺曼底六十周年登陆纪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当然,德国早已承认纳粹犯下的所有罪行,并向所有遭到过纳粹侵略的国家进行了真诚的道歉。如果日本接受中方邀请,势必要对战争的性质做出澄清,并在此基础上向受害国明确道歉。这本来是中国向日本递出的一根善意的橄榄枝。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将了日本一军。
如果日本政治家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的话,这本来是一个历史性机遇。但问题是,日本是不可能接过这根橄榄枝的。一方面,日本到目前为止依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对外政策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对日本国内政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君不见,但凡主张对华友好的日本政治家几乎都遭到排斥。日本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基本上唯美国的马首是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曾一度建立起某种自信心的话,随后即被美国一纸“广场协议”轻而易举地打入长期经济发展停滞、导致今天日本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和意愿均已消失殆尽。日本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已经成为美国在亚洲的“英国”。
金融主权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罕见词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日本自身对历史问题的自省也并不充分。日本社会和政界都存在着对二战东京决战在战场外审判的历史修正主义和否定主义就是一个标志。
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拒绝中国邀请是一个明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