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为何拒绝中国?
日本拒绝中国邀请表明,日本安倍政府与中国之间的摩擦从今以后将是长期的、战略性的。一方面日本将在中美之间出现任何冲突和对立时将毫不犹豫地站在美国一边;日本在南海、亚投行等问题上公开与中国唱对台戏就是例证。另一方面日本在与中国发生战略利益冲突时也绝不会轻易采取妥协态度。当年将领土之争搁置起来共同开发的方针,今天将不再可能行之有效。我们似不应再抱幻想。确实,从亚洲的根本利益而言,中日友好是保障亚洲和平的必由之路。但是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日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而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日本将站在美国一边。而中美之间可能正在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应对日本的挑战,于中国既是一个旧问题、也是新课题。
亚投行
同样,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来北京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来中国当然不是担心得罪日本。说美国犹豫是否来参加北京阅兵是担心得罪日本,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确实,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或第一)大债权国。日本今天也是美国在“重返亚洲”时在本地区最为重要的盟国。但这些远不可能构成美国“得罪”日本的顾忌。别忘了,美国迄今在日本驻有10万大军。美国实质上主导着日本的外交政策走向。一本《菊与刀》早就将日本欺软怕硬的国民性格摸透了。因此美国根本不怕“得罪”日本。美国唯一真正不愿意做的,就是为中国军事上的崛起站台。
阅兵作为一种特殊的庆祝胜利的方式,当然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次中国军方透露,在阅兵中展示的武器装备中84%都是第一次亮相。不管我们主观意愿如何,客观上这就会有一种威慑对手的潜在作用。中国目前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潜在实力(有没有意愿当然就是另外一回事)能够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美国总统怎么会愿意在这样的一个时机出现在中国国家主席身边呢?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在30多年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话,那么美国则作为“世界工厂”的投资者和持股者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利润的最大受益者。一部苹果手机,中国作为“工厂”只获得1.8%的利润,而美国则拿走58.5%。但尽管这样,当中国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中国金融主权一直牢牢地控制在中国自己手中,已经使美国越来越不耐烦……这一点,下面还会提及。
欧洲国家的事出有因
欧洲国家未派出国家最高代表前来北京显然也是事出有因。
日美之间的军事同盟是世人都能够观察到的。而日美之间在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就是大众传媒所往往忽略的了。而日美金融联盟才是两国构成最佳统一阵线的关键。这一点,连欧盟与美国的关系都无法与日美金融联盟相比。欧盟毕竟推出了怀有“异心”的欧元……
欧洲担心由中国与俄罗斯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会演变成为北约的潜在对手。但更担心若积极响应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得罪美国,当然还有日本。毕竟阅兵是一种象征性意义极强的仪式。于是,欧洲国家便以“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参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因而“普京来京,故欧洲国家领导人不宜前来”的借口而谢绝了中国的邀请。对此,我们应该听到欧洲的“话外音”。事实上,欧洲这次的表现也与其地位、实力和立场是相吻合的,充分证明欧盟尚未走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怪圈。三个国家派来了特使:法国、意大利的外长、荷兰的国务大臣和英国的前司法大臣,德国则选择由驻华大使代表。这一“不是选择的选择”表明缺乏全球性长远战略目光的欧洲的尴尬境地:既想与中国保持关系,又不愿意因其与中国的关系损害其与美日的关系。因此,我相信欧洲国家派来的特使的主要使命,就是向北京说明他们的国家元首决定不来北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