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乌克兰,现在的状态就是“在劫难逃”一词最鲜活的实例——一场悲剧无法避免。乌克兰即将破产,而且可能会失去更多的领土。投资者正在争相出逃,他们确信局势都会变得更糟。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
这与我们得到的一些信息是相符:乌克兰的长期经济表现一贯很糟糕。自内战爆发以来,经济状况已到了生死关头。随着资本的外逃,2014年12月乌克兰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至66亿美元,仅仅相当于该国大约一个月的进口。此外,这场战争还严重打击了信心。
然而,英国媒体7月7日关于《乌克兰将成中国最大玉米供应国》的报道却出乎人们有意料。在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的农业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在解决本国公民吃饭问题的前提下,还有大量余粮出口,而出口的对象却是中国。5月的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中国玉米进口为40.3881万吨(主要用于牲畜饲料),其中近95%来自乌克兰。今年头5个月,来自乌克兰这个东欧产粮区的玉米进口总量达到155万吨,占中国海外玉米采购的近90%。
乌克兰军工野牛气垫艇
在与邻国俄罗斯关系持续紧张之际,乌克兰与中国关系的加深将支撑乌克兰步履维艰的农业产业。乌克兰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玉米供应国,两国都从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中受益,而中国正试图实现粮食和油籽采购的多元化。与此同时,来自乌克兰的进口将满足中国与日俱增的对谷物和肉类的需求。
中国购买乌克兰的辽宁号航母
事实上,乌克兰拥有欧洲最肥沃的黑土地,几乎拥有世界40%黑土地,有着发达的农业,是前苏联最主要的粮食生产的基地。关键是,乌克兰地位的上升是以美国市场占有率下滑为代价的,直到去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玉米供应国。今年头5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总量为4.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95%。中国能从乌克兰大量进口玉米,只能说明中国对乌克兰波罗申科政府采取的是务实主义态度,如果乌克兰政府可以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在新体制下确保中国在乌克兰重要的经济贸易和军事关系的利益份额,中国或许也会与波罗申科政府发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