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盘点:历代那些祸国殃民的文臣们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15 18:34:58

  

  关于禁烟一事,道光帝见有人主张禁,有人主张放,便问首席大学士穆彰阿。穆彰阿很狡猾,在摸不清皇帝的态度前,便模棱两可地说:“臣以为弛禁有伤天朝的体面,别人会说我无能;严禁又有碍圣朝宽大的传统;最好想一个宽严适中的万全之策。臣下无能,一时还拿不出什么妥善的办法,只望皇上三思而行,慎重行事。”说了等于没说,把球踢给了皇上,真是官场老油条。

  清朝末年,买官卖官之风盛行,不少显贵乐此不疲,从中渔利。庆亲王奕劻就是个中高手,经其手卖出的官缺不计其数,且明码标价,“非贿不得”。时人嘲其为“老庆记公司”。曾有邮传部尚书空缺,这是一个肥缺,趋者若鹜。奕劻示意售银三十万两。盛宣怀想买此缺,奕劻知其实力雄厚,说:“别人三十万可以,你就非六十万不可。”能者多劳,钱多者多出,还真“公平”。

 

  

  御史胡家玉以南昌县为例,给清朝县长的收入算了一笔账:土地税每年48000多两银子,知县按惯例每两可收取0.24两附加税,可获12000两;每年还需交纳60000担稻谷的实物税,按惯例每担可征收0.3两银子作为额外收入,共18000两。而知县的固定收入,按规定每年只有1900两!一年“清”知县,三万雪花银!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