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长时间不换洗衣服,长时间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一点也不讲个人卫生。衣服上满是油渍、污斑,他能将一件棉质衣服穿成“绸”的。这样一个人,现在看来,人人会捂鼻而走,但谁叫他是名人呢?于是人们便改口称之为不拘小节,别有风度,反正中国人就是这样,坏的再好也是坏,好的再坏也是好。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人品很差。王安石在位,沈括为访察使,回京便盛赞良法大为便民,王安石罢任,沈括为三司使,马上向宰相吴充上呈说新法弊端多多。如此两面三刀之人,着实让人又恨又怕。宋神宗得知后,非常厌恶沈括的为人。
沈括与苏轼是老朋友,苏轼外放杭州,沈括作为两浙访察使,临行,宋神宗嘱咐他“善遇苏轼”。相见后,沈括要看苏轼新作的诗文,苏轼见到老友很高兴,没多想就拿了出来。谁知沈括在苏轼诗文中一一用朱笔评点,密呈御史台与苏轼有过节的李定,表示苏轼诗文“多讪谤”朝廷,由此引发“乌台诗案”,差一点要了苏轼的命。苏轼交友非人,这次也使他长一次见识,对 于沈括这样的无耻小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吕惠卿为天下小人之尤。王安石变法时,以他为副手,推荐他担任副宰相。然而王安石一失势,他立刻就想取而代之。先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牵扯到一件大案中,然后将自己与王安石来往的信件交给宋神宗看。这些信件中有许多政务的讨论,由于还没有拿定主意,因此王安石在信中写道:“不要让皇上知道这件事。”由于吕惠卿的这一阴招,王安石这才失去宋神宗的信任。王安石晚年每天都要写“福建子”这三字数次,就因为吕惠卿是福建人。
张孝杰是辽朝的汉人高官,曾为进士第一名,官至北府宰相,封陈国公,与辽道宗时的大奸臣耶律乙辛是一丘之貉。他在世时,曾在与亲戚喝酒作乐时说:“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他死后被天祚帝抄家,将他们的族产分赐天下。那百万两黄金当时取之于民,这时也归之于民了。
耶律乙辛处心积虑陷害太子耶律浚,后来终于达成目的,辽道宗把太子废为庶人。耶律乙辛怕太子东山再起,派两个壮士潜入囚所把年仅二十岁的太子活活掐死。此两人为了复命,还用刀割下太子首级带回去验察。耶律乙辛谎说太子病故。辽道宗很悲伤,毕竟有父子之情,于是下诏太子妃返京。耶律乙辛怕她在皇帝面前诉冤,索性派人伪装成盗贼,在半路杀掉了太子妃。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耶律乙辛被辽道宗下令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