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做赔偿
战后初期,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在赔偿问题上态度积极。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了《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阐明占领日本的“最终目的,一是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和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威胁,二是最终建立和平而负责的政府”。美国处理战后赔偿问题的总统特使埃德温·鲍莱公开表示,日本的工业设施“除维持最低限度的日本经济所必需者外,均一律拆除”,而鲍莱对“维持最低限度”的解释是,“这意味着不高于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生活水平”。
到1947年4月,盟军总司令部先行三批分配了日本拆迁军工企业的设备。其中,中国得到总数的一半。两个月后,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东京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部礼堂举行抽签仪式,瓜分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残存的驱逐舰以下舰只。中国获得34艘共3.6万吨的舰艇,其中包括以身经百战而毫发无损著称的“不死鸟”雪风号驱逐舰。中国是日本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国,以上两宗也成了中国从日本获得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赔偿。
美国忽变脸
然而,美国主导的拆迁赔偿并没有持续多久。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声称要“防止共产主义在欧洲和亚洲的蔓延”,这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美国的对日政策也随之急速转向。
1948年2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部主任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发明人)发表报告,指出“必须复活日本的能力,以便为日本的经济复兴和远东的稳定做出建设性的贡献”。于是,到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就单方面宣布停止执行拆迁赔偿方案。两年多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区区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仅16000多台(件),日本的工业能力被几乎完好无缺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