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正史轶闻>

八路军经典伏击战:日本兵1500多人被全歼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7-13 17:50:02

  神头岭伏击战是八路军129师组织的一次经典作战,采取了攻点打援的战法,攻其所必救,然后伏击来援之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头岭一战最关键的伏击地点从表面上看根本不适合伏击,所以完全出敌意料,因此取得了辉煌胜利,被日军誉为“支那一流的游击战”。

  再来一次围点打援1938年2月中旬,日军为配合其在华北地区的作战,调集第14、第16、第20、第108师团各一部,总兵力共3万余人,沿平汉、同蒲、道清等铁路线,大举进攻晋南、晋西。此时,八路军第129师根据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正积极活动在正太提路沿线,开辟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

  2月22日,129师以围点打援(确切说是攻点打援)的战法,在井陉、旧关之间的长生口设伏,歼敌一部。之后,主力南移至山西武乡、襄垣地区,主要是对日军后方补给线进行袭击,以策应八路军115师在晋西的作战行动,钳制日军向潼关进攻。

埋伏中的八路军机枪手

 

  3月8日,129师主力进至襄垣以北的下良镇、西营一带,根据当时情况129师制定了“在黎城、东阳关、涉县之线,寻求敌人弱点或诱其暴露弱点而痛击之”的作战方针,随即开始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和必要的作战准备。根据侦察,邯郸至长治的邯长公路东起河北邯郸,向西横穿太行山脉,西至山西长治,与临(汾)屯(留)公路相接,是晋西南日军最重要的补给交通线,沿线各县城都驻有日军。其中在涉县驻军约400人,黎城驻军约1000人,潞城驻军约3000人。

  正是在沿线驻军的保护下,日军在邯长公路上比较放心地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是晋西南日军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因此,129师决定,还是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法,以伏击手段消灭来援之敌。

两军战作一团

  之所以打援战法百试百灵,原因就在于所攻击的点,一定就是敌人不能有所闪失的关键要点,正是兵法上所说的“攻其所必救”,这样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来调动敌人。从邯长公路沿线各县的日军情况来看,129师师长刘伯承选中了黎城作为袭击的要点,因为黎城是日军108师团的兵站所在地,囤积有大量的弹药、粮食、被服等物资,绝对是日军不能有丝毫闪失的关键要点。

  而且距离黎城不远的潞城有日军重兵把守,只要接到黎城告急就一定会前来增援,所以计划以385旅769团为左翼袭击黎城,吸引潞城日军来援,以陈赓的386旅为右翼在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设伏,伏击来援的日军。在整个作战中,袭击黎城只是手段,伏击援军才是目的。

  陈赓(资料图)战场上的辨证法大致的作战计划已经确立,但是刘伯承对386旅具体的设伏地点并没有规定,放权给了386旅自己决定。3月3日,386旅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作战计划,大家根据地图,觉得神头岭是个理想的伏击地点。因为潞城八景之一的“神头烟树”所在地神头岭,位于潞城东北约15公里,山势险峻,邯长公路则是从两侧山梁之间的山谷中通过,只要占据两侧山头,那么打起伏击来就是胜券在握了。386旅旅长陈赓听了大家的建议,没有立即同意,而是提出去实地看看地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