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疑易位
在旧金山和会上,同样由于美国的操纵,会议决定“由日本自由选择”与台海两岸哪一方(新中国政府、台湾当局)缔结合约,在历史上开创了绝无仅有的由战败国选择战胜国政府的恶例。之后台湾当局与日本缔结“和约”谈判时,作为“战胜国”的“中华民国”低首下心,节节退让,相反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是咄咄逼人,得寸进尺,足可谓是外交奇观。
旧金山和会后,美国为了孤立封锁新中国,极力策动国民党政府与日订约。台湾当局的如意算盘是通过缔结和约,确认自己的“正统”地位。而日本恰巧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不时散布可能与北京缔约的言论。
1951年10月25日,蒋介石派驻日本代表董显光拜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冈崎胜男,询问缔约事宜。冈崎的回答居然是:“我国固极敬重贵国政府,所惜者目前领土仅台湾耳。”日本首相吉田茂也假惺惺地表示:“日本不能忽视大陆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的感情。”
在美苏冷战、美国敌视新中国的背景下,不能想象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敢于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但日本政要的一系列虚声恫吓,已足以令台湾当局惊慌失措、方寸大乱,在赔偿问题上做出了无原则的让步。
1952年2月在台北开始的谈判中,国民党当局以《旧金山和约》为蓝本,提出劳务补偿要求,日本根本不买账。日本的谈判代表河田烈扬言:“我方始终认为我国遗留在贵国大陆财产,为数甚巨,以美金计,当值数百亿元……今悉数充作赔偿……已属难能。”言下之意是日本吃了大亏,台湾当局不应再提出“无理”要求。
因美国宣布《旧金山和约》将于4月28日生效,台湾当局想赶在和约生效前完成谈判。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日本就会摆脱战败国的束缚而恢复独立,将在对台缔约问题上取得更多的优势,于是无牌可打却又有求于人的台湾当局不惜在赔偿问题上再次全面让步,终于赶在和约生效前7个半小时,签署了所谓《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即《日台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