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爱尔兰富庶发达,而160年前,这个国家曾经历了一次令人恐惧的灾难,人们称其为爱尔兰大饥荒(Great Irish Famine,1845—1852;以下简称“大饥荒”)。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引发大饥荒的原因是当时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受到病菌影响而大幅减产。
最近,学术界对此提出了新观点,认为来自政治领域的暴力和非人道的冷漠才是大饥荒得以蔓延、肆虐并最终导致100多万人丧命的根本原因。
回顾爱尔兰大饥荒历史在大饥荒160周年之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邀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和文化政策学者艾米丽·马克-菲茨杰拉德(Emily Mark-Fitzgerald)于日前举办了一场关于大饥荒公共记忆及相关艺术作品的讲座,希望通过图片、雕塑等视觉化艺术作品再次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
爱尔兰大饥荒雕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埃德蒙德·罗杰斯(Edmund Rogers)曾在《英帝国及英联邦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上撰文指出:“这是一场无可辩驳的人类悲剧。”大饥荒让1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并且迫使100多万爱尔兰人背井离乡,移居他乡。
此后,爱尔兰的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400多万,至今也没能恢复过去的“辉煌”。甚至有人认为,大饥荒也是爱尔兰历史的分界线。
殖民地经济的悲剧
爱尔兰的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在“黑色的1847年”(The Black Forty-Seven),爱尔兰科克郡地方官员尼古拉斯·康明斯(Nicolas Cummins)有这样一段描述:“我走进了一间农家小屋,其场景令我瞠目结舌。6个因饥饿而骨瘦如柴、形同鬼魅的人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以为他们已经死了,但当我靠近他们时,耳畔却传来了一声声低吟。这些‘人’还活着……”仅因为“天灾”就造成了爱尔兰如此景象么?罗杰斯表示:“当时政府在阻止大饥荒方面的政策是否失败?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学习这段历史的学生必须仔细权衡——这场灾难究竟如民族主义者所说,是一场种族屠杀;还是像历史修正主义者所言那样,是爱尔兰经济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