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中,牺牲时年纪最小的是波波夫·谢尔盖·葛里高利耶维奇,他生于基辅市,年仅22岁。最年长的阿列克赛也夫中尉,牺牲时也只有30岁。
11月22日,击落一架日机,1人牺牲
这6位烈士,生前经历了怎样的战斗,他们是如何痛击日军的?
一本由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恤兵部”编印的手册——《战迹指南(战迹の栞)》,记录了日军1937年11月22日发起了一次“南京大空袭”。而“中央通讯社”在当年的11月22日发布的电讯中称,“下午一时许,敌轰炸机数架、在驱逐机数架掩护之下,复向京空进犯,我空军立即前往截击,敌轰炸机当即仓皇遁去,其驱逐机则与我机翱翔京市上空,互相追逐,大战数百回合,我高射炮复在下助机、予敌以威胁,剧战一小时,敌机一架被我击中坠下,其余数架,亦均受伤不支,狼狈而逃。”
当天的战斗中,1913年出生的苏联初级飞行员涅日丹诺夫在南京牺牲,年仅24岁。他也是在中苏并肩抗击法西斯的战斗中阵亡的第一人。
南京方志办史学研究者胡卓然查询日本官方近年来解密的有关档案时发现,在苏联航空援华的首次战斗里,虽然付出牺牲一名飞行员的代价,但至少也击落一架侵入南京的日军飞机,击毙一名日军飞行员。
由日本海军省教育局1940年编纂的《支那事变尽忠录》显示,一名叫宫崎康治的日本海军二等航空兵曹,于当日下午2时25分,在南乡茂章大尉的带领下进犯南京上空,在大校场机场上空遭到三架苏制伊-16战斗机拦截。下午2时45分,宫崎康治在空战中被击毙,座机被击落。
12月2日,击落4架日机,5人牺牲
从1937年11月底开始,日军向南京增派战机。时任教导总队第二团第一营第三连排长的刘庸诚曾撰文回忆,“十二月二日午后二时,日机又来空袭,苏联空军志愿队立即起飞迎击。交战不久,我亲见苏机被日机击落一架,志愿队国际主义烈士的尸体掉在小营空坝里,摔得面目模糊不清。后由总队部派人把尸体安埋在太平门外地堡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