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并准备随时向关内进犯。1933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接着用武力将其占领。驻山西阳泉的国民政府第29军奉命开往前线对日作战,于1933年3月9日受命接管长城喜峰口的防务,喜峰口之战于是揭开序幕。
五百勇士
9日中午,29军37师发出进军喜峰口的命令。下午,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37师交接阵地之际,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了孟子岭口上高地。这时,37师特务营赶到,当即投入战斗。37师王长海团仅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随即投入战斗。
29军大刀队开赴战场
王长海团抵喜峰口时,100多名敌人以轻重机枪占据东北长城高地,控制了喜峰口各方。王长海团长认为此制高点是敌我必争之地,因此决心夺回。他亲自指挥,令第一营营长石振纲率领该营(欠第三连)和第二营一个步兵连,组成五百人大刀队,于傍晚时袒臂攀登绝壁,向敌仰攻。东北高地处长城南部百米高悬崖峭壁,异常陡峻。敌人居高临下,凭险而守,加之火力充足,因此产生骄横心态,认为29军不可能从这里进攻,更不可能攀上山顶。
五百大刀队员待敌人发现时,已接近山顶。敌人突然清醒过来,一时步枪、机枪纷纷向攀崖战士开火,刚要攀到山顶的战士在敌人轻重机枪扫射下,纷纷中弹,还没有攀到山顶就牺牲100多人。但是后续部队从侧面迂回隐蔽前进,终于登上崖顶。这些战士一手攀着悬崖,一手掏出手榴弹,向敌人阵地扔去。乘着敌人大乱,大刀队员们迅速冲上崖顶,挥起大刀向敌人砍去。日军见状,也举起刺刀,向大刀队员们猛刺,由此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
列队出征的大刀队员
经过激战,大刀队员终于将山顶残余日军全部砍杀干净。其他日军发现大刀队员后,急忙开炮。由于山顶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头,无法隐蔽,大刀队员们伤亡甚重。日军又增加兵力,发起反攻冲锋,大刀队员血战多时,最后在只剩下23人的情况下不得不忍痛撤离。
初次夜袭
9日夜12时,29军军长宋哲元接到前方报告后,急调3个旅跑步前往喜峰口增援。
当夜,109旅旅长赵登禹派出两个营出潘家口外,夜袭日军。10日凌晨1时,218团第1营王昆山营长率领所部,由喜峰口农民宋贵生为向导,从李家峪北之石梯子长城缺口,经自草林向白台子进攻,袭击白台子的敌炮兵阵地。该团副团长孙儒鑫率领第2营全部于凌晨1时30分出潘家口,由石维周带路,翻越桃山和黄石崖,出杨碴子,经蓝旗地渡河向蔡家峪进攻,攻击驻扎在蔡家峪的敌人。这天正下着小雪,月亮在云彩中时隐时现。参加绕攻夜袭的两路大军身背大刀,腰挎手榴弹,以胳膊上扎着的白毛巾作为联络信号,在向导的带领下,在羊肠小道上飞速前进。凌晨2时30分,东路王昆山营首先占领白台子,将敌归路截断。他们冲进敌营,挥刀砍杀,并把10余辆敌接济车焚烧。此时敌约千余名,从睡梦中惊醒,一边慌乱勉强抵抗,一边仓皇撤退。王营乘胜追击,与敌激战数小时,肉搏冲锋十几次,砍杀敌兵二三百名。此时孙儒鑫团副所率领的第二营亦占领蔡家峪,将睡梦中敌人砍杀殆尽,又向喜峰口以北高地之敌猛攻,沿途将敌后方狼洞子、黑山嘴、南北杖子等处宿营之敌悉数砍杀,直逼敌西北高地背后,一时两路炮火弥天,杀声四起,混战直至拂晓,惊醒的敌人立即组织步、炮兵和战车,联合拼死抵抗。绕袭部队带的是手榴弹、大刀,适宜偷袭夜战,白天面对面的对抗战斗,武器上明显处于劣势,无法对东北高地组织有效的进攻,没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东北高地没有夺回,始由各原路回撤长城以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