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烧东京之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这座城市的飞机制造厂很快化为一团火焰13日,拥有30073人口的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300架B-29轰炸机的轰炸,1700吨的燃烧弹从天而降,大约21平方公里的市区在3小时之内就被焚毁,3月16日,厄运再一次降临到了神户的头上,2300吨燃烧弹将神户变成了火堆,神户的造船中心也在这次轰炸中化为乌有。
就这样,在短短的10天内,第21轰炸机指挥部共出动B-29轰炸机1600架次,到19日,由于美军燃烧弹告罄,才不得不停止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在连续的轰炸中,美机共投下了近1万吨的燃烧弹。
这时的日本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油工业生产下降了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骨架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还有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被炸弹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至此,美国长时间的对日战略轰炸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炸后的东京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后不久,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就敦促新总统杜鲁门成立委员会,研讨原子弹政策,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临时委员会”。“临时委员会”在报告中建议白宫尽快把原子弹投向日本,而且事前无需发出明确的警告。
当时为了能够让首次原子弹轰炸的效果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美国决定选个在当时不曾遭到过轰炸的日本城市为目标。当时可以考虑的日本城市有4个:京都、小仓、新潟和广岛,而长崎是最后才加上去的。
被炸后的广岛
选定目标之后,8月2日从关岛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向提尼安岛的第509飞行大队发出一道绝密的作战命令,定于8月6日投放原子弹,而首选目标是广岛市区及其工业区。
8月6日凌晨,提尼安时间1时37分,蒂贝茨的第509飞行大队派出了3架B-29型轰炸机作为先遣的气象观测机,从提尼安的岛北机场起飞,分别前往日本的广岛、小仓和长崎上空,进行气象侦察。当时的计划是:如果发现首选目标广岛上空云层较厚,那么携带原子弹的飞机将飞往其他两个备选城市中气象条件较好的。一架名为“同花顺”号的气象观测机于当地时间7时9分飞近了广岛市郊区。极目所及,下面是一片云海,城市被密云遮盖着。不过,几分钟后。云层散开,广岛全景呈现在眼前。在计划指定的投弹地点,下面的城市看得更是异常清楚,机组人员甚至可以看见一片片草地。于是广岛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