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的一天,在辽东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西南的一个村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的赫图阿拉城),一个在母腹中孕育了十三个月的女真族男婴哇哇落地,降生到人间。他的父亲塔克世,对他的出生非常高兴,希望他长大能聪明绝顶,坚强骁勇,胸怀壮志。因此为他取了乳名叫小罕子。“罕”在当时的女真族(满族)语中的意思是坚硬的野猪皮。这个小罕子便是后来的一代君王——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十岁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大不幸,他的生身母亲喜塔拉氏(名:额穆齐)病逝。父亲塔克世续娶一位福晋那喇氏,成了他的继母。这位继母天天在塔克世面前挑拨离间,说尽了努尔哈赤兄妹四人的不是,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待他非常刻薄。因此,少年的努尔哈赤兄妹四人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母爱,常常受继母的冷落。由于家道中衰,年仅十二岁的努尔哈赤从此经常出没于山林之中,采集松子、人参、木耳、蘑菇等山货,到抚顺的市场去卖钱。后来父亲塔克世偏听继母那喇氏的谗言,便给了努尔哈赤以微薄的财产,将他赶出家门。性格刚烈而倔强的努尔哈赤,拒绝了父亲给与的微薄财产,他决心自立,不愿意接受父亲的关照。从此年仅十九岁的努尔哈赤便隐姓埋名,浪迹天涯,四处飘泊。
为了谋生,努尔哈赤仍然经常出没于山林之中,继续采集松子、人参、木耳、蘑菇等山货,或者猎取一些野猪、山兔、麋鹿、花貂等野兽,到抚顺的关马市去贸易。抚顺关马市是一个大集市,是明朝政府开设的建州女真与汉族交易货物的场所。明朝的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州、杭州等八路商人都集中在抚顺城贸易。特别是抚顺城东的马市,更是商贾云集。努尔哈赤在这里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的商人都有了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他学习了这些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文化。扩大了视野,增广了见闻,开阔了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