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为张仪死里逃生,一定会吓得连夜逃往秦国。错了,张仪不但没有逃跑,反而第三次去骗楚怀王,劝他把那块黔中地送给秦国。
楚怀王,这个在前几个月还在切齿骂着张仪,恨不得把他“烹之”的堂堂楚国国王,这会儿像中了邪,痛痛快快地真把这块黔中地乖乖地送给了秦国。张仪在楚国的活动这么成功,和他的一些特殊经历有关系。
一是张仪过去在楚国活动过一个时期,这一段的活动对他影响很深。
张仪和苏秦都毕业于鬼谷子学堂。
张仪比苏秦晚出来几年。不知为什么,他到楚国活动去了。大概是张仪觉得楚国地广国富,可以有所作为吧。其实,这时的楚国早已是纸老虎了,当政的楚怀王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笨蛋,在楚国能有什么作为。当然,这是张仪事后才知道的,当时信息不灵,张仪哪里能知道得那么清楚。
张仪在楚国的活动不但没有一点进展,而且还被人当贼抓了起来。张仪也知道,要见到楚王必须首先结识楚国大臣,大臣看中他了再推荐给楚王。所以,张仪投到了楚相门下。楚相是什么人?是一个为二两银子可以出卖楚王的人,他哪里会推荐张仪。有次一个玉璧丢了,全府的人都怀疑是张仪偷的。张仪被抓起来拷打。张仪被打了三百棍,坚持他没有偷璧。楚相无法,只好把他放了。
在那些初起的“士”中,范雎和张仪的遭遇是最悲惨的。张仪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当然很心疼他,估计会哭着求张仪,咱不去求官了好不好?咱回去干二牛抬杠,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啥不好的,人人不都这么过的吗,干嘛要求官呢,官没有求上,还叫人当贼打。
张仪听了老婆的话,既不恼,也不火。他把舌头伸出来问老婆,我的舌头还在不在?那还用说嘛。张仪说,好,只要舌头还在,一切就好办了。在楚国的经历给张仪很多的启示。虽然史书上没有写,但张仪应是有深刻的感悟。一是他发现楚国的一些当权的大臣很爱钱,他们重视一只璧甚于重视一个人才,说明这些人私心太重,政治上不会有大作为,是可以轻易用金钱美女打倒的一帮人。二是他体会到了楚怀王是个笨蛋,是个很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如果楚怀王英明果断,断不会有这些贪钱的污吏执掌朝政。楚怀王笨,当然可以用计欺骗他。三是张仪一定知道了楚怀王身边有个美丽的女子郑袖。她很美,但年纪已有点大了。美妇最怕年纪大,因为年纪一大,国王就不再宠爱。这时郑袖的年纪有多大?估计已近四十了,这已是一个令妇女绝望的年龄了。郑袖可能由于有驻颜术,还如二十许人,但妆出来的美,是比不上自然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