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应以“有形之手”化解楼市风险

来源:搜狐 时间:2014-08-15 12:22:55

  近日,内蒙古银监局要求辖内银行在8月份内上报房地产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规模以及处置计划。不仅是内蒙古地区,包括长三角等地区的监管层也对房地产贷款进行了多次压力测试和风险摸底。

  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达16.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8%。其中,个人购房贷款达10.85万亿元。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为0.48%,但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情况不容乐观,除非年末集中核销一批不良贷款。其实,银监会今年以来多次警示房地产贷款风险,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还撰文指出,“部分地区房地产风险逐渐显现,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调查结果,亦预示了银行房贷风险不可小觑。截至2013年8月,空置住房房贷达4.2万亿元。同期,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国消费性信贷余额为12.43万亿元,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为8.7万亿元。从各地空置房不断加剧的现实来看,房屋空置率接近4成已是不争的事实。这至少说明,投资和投机资金在购房户贷款中接近一半,空置住房的内生性风险将成为房贷风险爆发的“引线”。

  楼市在去年四季度银行房贷收紧开始,就已疲态初露。今年以来,各家银行自身资金吃紧,不断收缩房贷规模,投资与投机两大贷款资金需求无疑受到抑制,依赖这两大资金支撑的楼市,从虚假繁荣走向滑铁卢也就顺理成章。当前,全国各地不断曝出的空置房增加的严峻现实,亦从侧面反映出楼市现已到了需要全面控制风险的关键时候,与之相对应的房贷风险正成为银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旦投资和投机的空置住房长期游离于难以变现的边缘,投资与投机者的房贷偿还压力就会日益加剧,沉淀在空置房里的银行信贷资金将面临无法盘活或难以收回的显性风险,届时风险通过银行渗透到各个相关经济领域,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认为,通过政府之手加速消减空置房,不仅能规避楼市的内生性风险,还是化解银行房贷风险的不二选择。一方面,由政府直接出面建立房市价格指导机制,房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真实匡算住房所有成本,启动房屋成本价公示制度,着力推动房产开发商自我调价减价,让刚性需求户明明白白购房,切实消除其观望情绪,推动空置房的销售;另一方面,出台税费优惠政策引导投机者、投资者“让房于民”,如在规定集中时间段以购置成本价出售房屋的,给予减免交易税费的优惠;而超过规定时间仍待价而沽的则通过对多套房家庭加收房地产税费的办法,提高空置房持有成本,促成其主动出售空置房。

  此外,建立土地出让群众论证制度,出台“住房空置率超过10%的不得申请用地”的强制规定,从根本上降低“空城与鬼城”的新增带来的巨大土地资源浪费,杜绝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反复暗箱操作变相推高房价的行为。同时,统一制定新的无弹性税费缴纳标准和新开发房产的利润标准,体现税费合理、售价公道的民生理念,让不合理的税费自然消失,让“楼市暴利刮民”成为历史。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金银花改名之争背后的“中药特色”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