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对于贪腐案件看得有点审丑疲劳了。但这类新闻实在太多,还得说一说。“广东3年抓获8名外逃贪官,贪官们先转移家属财产再出逃”(南方网8月14日),相对来说,有了一点新意。当然,摸清外逃贪官的路线并不难,难的是要想办法让人没有贪腐的机会。
如果权力缺乏约束,贪腐的机会就很多,“中山一科长暗示儿子缺钱,工程方马上送来11万元”(《南方都市报》8月14日),就是生动的例子。再者就是,对惩戒不严,也是贪官铤而走险的一大原因。比如“广州贪官一个收201万判9年,一个收12万判10年”(《广州日报》8月14日)。按说,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仅因自首情节有别,就作出天渊之别的判决,这法律让人看不懂。这其中,有没有人在暗中抬高自首的“价值”呢?
可以说,最近几年的房价,是明暗都有人在故意抬高。有人常在河边走,有湿了鞋——“广州番禺法院审理的‘弃房断供’案同比增76 .85%,房价继续下探是主因”(《南方都市报》8月14日)。令人吃惊的是,当下老百姓还没感到房价的下降,就有“房不抵债”现象出现了,可见当初房价是多么虚高!这无疑是个警示信号:一方面反映出房地产领域之前的各种积弊开始显现;另一方面也提醒着政府和公众,一味宣扬炒作房价,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危害。
比较而言,“广东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率超97%,对少数不还者省教育厅鼓励学校先垫付”(《信息时报》8月14日),却让人看到可喜一面。超过97%的还贷率,说明大学生是有诚信的。至于不足3%没还贷的大学生,或许都有情有可原的原因。此时,省教育厅鼓励学校垫付却并不可取,毕竟这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这种负担也会有变相转移到学生身上的可能。政府部门应当考虑的是,厘清小部分学生欠贷原因,想方设法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负担,扩大就业渠道,大学生毕业有工作,才有还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