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土地市场迎来了新一轮土地出让,起价过高的朝阳孙河两地块宣告流拍。这一现象引发业内关注。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此表示:“高价地流标只是刚开始。”
在当前楼市逐步进入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如果某些地块出让时起价不合理,流标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尽管7月上旬上海黄浦区一块住宅用地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但这只能算个例。今年土地市场的主要表现是,流拍地块明显增加,即使未流拍也多以底价成交。在今年楼市“地王”几乎消失、土地流拍现象频现的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曾经的“地王”项目如今景况大多不好,近两年全国的“地王”项目近四成未开工,甚至一些“地王”项目降价促销、退地转让,连央企巨头、民企大鳄也深陷其中,艰难谋生。
所以,北京两块高价地流标释放的一个信号是,开发商似乎从过去的疯狂开始变得理性。过去多年之所以不断冒出“地王”,原因之一是争夺“地王”的开发商普遍不够理性,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但如今,无论是过去“地王”项目的悲凉,还是楼市的低迷,或许让一些开发商开始清醒了。
毫无疑问,开发商无论是以高价拿地还是开发高档楼盘,其中风险远远高于普通项目。以高价拿地来说,由于土地成交价高,开发商面临资金、动工等压力,即使有开发资金,但高档楼盘面对的销售群体较窄,开发商会面临难销售、资金回笼等方面的压力。而这,仅仅是市场风险。
同时,开发高档楼盘的政策风险也相当大。在房价上涨期,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稳定房价的压力,高档楼盘容易拉高平均房价,所以,稳定房价多拿高档楼盘“开刀”,比如限价、暂时禁止入市等。这样一来,高档楼盘不但开发成本增加,开发风险也同倍增加。
也就是说,过去争当“地王”的教训,如今市场的低迷以及高档楼盘面临的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与调控风险,使得开发商比过去更为谨慎。不过,开发商的这种理性,是临时表现还是长期状态,仍有待观察。
高价地流标释放的另一个信号是,土地主管部门不够理性。虽然北京房价的限高令逐步松绑,一些高档楼盘最近获准入市,似乎给豪宅市场吹来一股“春风”,但这样的利好消息却导致有关部门过于乐观,对流标地块的起价定得过高而导致最终流标,这说明确定起价时不够理性。
总之,笔者认为,“高价地流标”不是坏事,既能让开发商理性地审视市场,也能让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同时,还有利于稳定地价、房价,因为高价地、高档房的出现会对土地市场、楼市有一定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