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大型银行应普洒中小微企业“雨露”

来源:上海金融报 时间:2014-07-25 11:24:44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十项举措,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症下药。这是针对我国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推出的重要举措。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为7.4%,尽管未能达到7.5%的目标,但二季度略高于一季度,表明经济形势在好转,中央推行的微刺激政策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微观经济领域,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央行推出定向降准措施向中小微企业“喷灌”、“滴灌”,效果并未很好显现。

  上半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让县域金融机构获得了较为宽松的信贷头寸。但是,这些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一些贷期仅有6个月的短期融资券,利率竟在15%左右。这对本身利润微薄的中小微企业来说,其融资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也正因为此,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境并没有得到改善。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地方小银行自身存在的经营劣势有直接关系。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其市场触角早已深入到了基层,它们的吸储能力相比地方小银行,有着更灵活的优势,地方小银行很难与之展开竞争。如此一来,地方小银行只能靠贷款高利率缩小差距,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也由此而产生。

  事实上,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地方中小银行,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从来都不是理想的信贷投放对象。中小微企业经营能力薄弱、信贷风险高,最近各地出现不少信贷到期兑付危机,就说明了现实问题。显然,要求中小银行来担负起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不是一条理想的途径。如果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只有这一种,那么它们就必须承受融资成本高的压力,从而陷入经营困难的泥潭里难以走出。

  因此,要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大型商业银行出更多的力。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工具,其信贷保证了国家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保证了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相比之下,它们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却态度冷淡,其遍布于基层的经营网点吸收的民间资金大多进入了自身的信贷盘子,相应更减少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评一些大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这一批评一针见血,指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偏重于大项目而忽视中小微企业的原因所在。大型商业银行理应承担为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提供服务的使命,当国家要求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时候,大型商业银行不应置身事外。只有积极参与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且利用其市场优势控制好贷款利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才可能降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