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时间,从谷歌CEO皮查伊透露通过为中国推出独立版本的应用商店Google Play,到Gmail悄然登录App store,再到Google执行主席施密特在Techcrunch会议上表达正在积极和中国政府进行“沟通”,有关谷歌意欲重回中国市场的传闻甚嚣尘上。对此业界评论认为,从五年前毅然出走,到如今步步为营期待回归,对中国市场态度发生巨大转变,显示出谷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事实上重视利润远甚于所谓的自身原则。
“原则”尽失背后:商业利益是谷歌根本考量
作为比肩苹果、微软等巨头的国际互联网一极,由于时不时推出一些新奇炫酷的黑科技、新技术,谷歌在众多网友心中留下了技术领先却不失情怀的良好形象。2010年初,由于和中国政府在搜索结果审核问题上的看法不一致,加之搜索引擎业务因本地化落后、水土不服而导致在中国市场努力多年却长期市场份额远低于百度,谷歌以一种被逼无奈的弱势形象决定离开中国市场。联系到谷歌一直标榜自身的“不作恶”原则,此举再次为谷歌赢得了大量中国网民的芳心。
然而,伴随2013年斯诺登事件的爆发(美国政府被揭露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苹果在内的这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谷歌所谓的不作恶的旗帜被彻底撕碎。正如一些外媒评论的那样:事实上,作为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谷歌的第一责任无疑是需要为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考虑,所以在维护美国利益的前提下,赚钱永远是其第一位诉求,因此,对谷歌的道德诉求本身就很奇怪。
过去几年,利用谷歌离开的空白,中国手机厂商通过自行获取、修改并发布定制版本的安卓系统,赚的盆满钵满。与此同时数据则显示,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累于搜索主业增长乏力,Google收入增长持续放缓。
以谷歌2014年Q3财报为例,谷歌收入同比只增长了19.5%,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后,这一趋势持续加重,引得包括《纽约时报》在内多家媒体展开报道。而除此之外,谷歌在欧洲还面临着税收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对于谷歌的艰难,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坦言,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除了Android的开发以及开放为它带来丰厚利润外,并没有把握住其他方面的机遇。
于是,受困于商业压力的现实,尽早携Google Play重回中国市场,显然就成了谷歌在为自己组建母公司以提高效率这种短期难见成效的办法之外,最直接最有力的救命稻草。
离开五年损失巨大 再回头压力重重
过去五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飞速发展,网民数量较五年前翻了一倍,而Android手机厂商和用户更是一座庞大的能够被挖掘的金矿数,伴随政府层面对互联网产业的重视,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大的单个互联网市场,其中的商业诱惑可谓无限之大。不过,截止目前,外界对于谷歌这次意图重返中国,几乎都是一片否定之声。
理由很简单,仅以应用商店为例,各种“中国制造”的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如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和360手机助手等已锁定市场超过七成的份额,剩下的则被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以及更为小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瓜分,基本上没有任何空间留给谷歌。
“谷歌离开中国5年之久,意味着谷歌离开中国的客户已经5年,这在时间以月计的互联网领域几乎难以想象。纵然谷歌技术依旧不错,其对用户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却恐怕会大大落后与国内本土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虽然谷歌一直强调自己在跟中国政府保持沟通,但联系到斯诺登事件的敏感,即便中国政府允许谷歌回来,却并不等于谷歌会被授予免审的资格,事实上,这仍然是问题的核心。谷歌要回来中国市场,就肯定一方面要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对自己的服务做一些限制或更改,另一方面还要对海外的用户和投资者作出解释,为什么他们这么做,理由又是什么——虽然谷歌肯定不会直接说,是看在钱的份子上。
说到底,作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却没有入主中国市场,谷歌在华尔街投资人的眼里早已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如今,为了讨好华尔街,谷歌不得不抛下颜面,忘却自己五年前选择出走的事实;为了获得投资人的目光,谷歌不得不频频示好,期待像创建Alphabet一样,匆忙布局中国市场。拉里•佩奇这位曾说过“谷歌不是一家遵守常规的公司,我们也不打算做那样一家公司”的华尔街挑衅者,最终也未能摆脱资本的束缚,再次成为跳出牢笼后资本和利益皮鞭下的囚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