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被零售业界戏称为“开关店”,开开关关是常事。
可地处水城南路22号的罗森1号店,自20年前落户上海之后,就没有挪过“窝”。对于居住古北社区的不少外籍人士,这里甚至是约定俗成的“集合地”:周末呼朋唤友打高尔夫球,顺便到店里买上三明治、饭团、饮料,然后整队出发……
1996年7月,罗森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日资便利连锁品牌,把熬点、寿司等日本饮食文化、“欢迎光临”的热情招呼以及24小时营业的日式服务带入中国市场。
三宅示修作为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回顾了20年来罗森走过的道路,“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罗森的发展步伐要比之后进来的其他几家外资便利企业来得慢。直到2009年,日方重新进行海外战略调整,视中国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罗森(中国)的发展步伐这才开始加快。”今年5月,罗森迎来了华东地区500家店的突破。目前,它在华东地区的开店区域已覆盖杭州、宁波、嘉兴、无锡、苏州、镇江和常州,8月份,罗森绍兴店开业,罗森在华东地区的门店总数突破580家。按照布店计划,今年年底达到600家―620家,两年之内突破1000家。
在中国实体零售业面临房租、人员成本提升以及网购冲击而增速放缓之际,作为中国便利业的“元老”,罗森又是如何看待行业未来前景的呢?三宅示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与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便利业还有‘戏’”。
“人口红利”带来信心
三宅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指着上面的各种图表说:首先是消费升级的驱动。他认为,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户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月―8000元/月的“新兴中间层”,和1.2万元/月―2.2万元/月的“中上层”是罗森这样的便利业态的消费中坚力量。而且,未来10年,中国“新兴中间层”和“中上层”比例还会提升。这两个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对价格不敏感,消费时间“碎片化”、以及更愿意把有限时间花在文化、娱乐、休闲等领域。因此相比具有价格优势、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大型购物场所,遍布社区的便利店是这类人群的刚需。“近年来,罗森已经洞察到这一趋势,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店比例,一方面在包装面包、豆奶等早餐品种以及烧烤类夜宵品种上加大开发力度,里约奥运会期间,夜间消费就十分火爆。”
其二,中国不断释放的“人口红利”,给罗森更多信心,三宅向记者出示的另一张图表显示,日本经济腾飞的上世纪80年代,恰恰是购买力最强的30岁―39岁人口占比最高的时候。2006年的时候,中国人口中30岁―39岁比例达到峰值,巧得很,当时也是罗森经历进入中国10年的缓慢发展之后,迎来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而这几年,图表又显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30岁―39岁人口都没有达到历史峰值,三宅个人认为,这也是全球经济遇到一定困难的原因之一。“而你看,到2022年之后,中国这一购买力最强的人群比例又将抬头,再加上中国开始实行‘两孩’政策,可以说中国未来人口红利的释放将一波接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