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星商业,很多人就能想到所体验过的爱琴海购物公园。相比较创立之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红星商业、红星商业所运营的爱琴海购物公园以及爱琴海购物公园所代表的商业创新。
情景勾勒之外,一连串客观数字则是爱琴海引起商业地产圈诸多关注的窗口。北京爱琴海项目2015年全年客流同比增长46%,全年累计销售同比增长33.8%,项目出租率与租金收缴率都达到了100%。而2015年红星商业新开业的两座爱琴海购物公园——福州和天津爱琴海,都创下了当地开业新的客流记录。
一时间,“爱琴海购物公园”上升至行业热议话题榜单。与此同时,红星商业还在去年正式提出资产运营战略,区别于简单的品牌输出,“更注重资产的盘活和资产的金融化属性”。
8月11日,在2016博鳌房地产论坛直播间,红星商业董事长张华容与记者完成了一场面对面畅谈。
2016年已经走过了一半,张华容指出对红星商业和爱琴海来说,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在巩固和发展,巩固原有的商业模式、产品内容和商业形态,发展则体现在进入更多市场以及服务更多合作伙伴。
“除了产品,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张华容认为一家企业不论身处哪个行业,真正安生立命的都是产品本身。
红星商业的商业逻辑,也是建构在为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上来。
从商业的底层架构开始,红星商业往下延伸的第一个点就是商业服务,最终回归到客户需求和消费者需求。
第二个基础逻辑是行业痛点,就是商业物业的去化难题或者说商业资产的盘活。从自有资产盘活到资产管理模式的成型,红星商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包括专业的运营团队以及针对不同项目所积累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最明显的是两个内容,第一个就是红星商业的运营价值和整个团队的组合力量,以及所拥有的商业模式;第二个就是爱琴海这个产品线。”
张华容介绍称,爱琴海分为两个产品模式,第一个就是爱琴海购物公园,第二个叫爱琴海城市广场,区分的标准是两个产品的体量和区位。
其中,大部分体量在7万平方米以上,且位于核心商圈或者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级商圈里面,主要以爱琴海购物公园为主。从它的业态服务内容来看,内含文化、场景及商业服务内容几个关键点。爱琴海城市广场大概是4到6万平方米,在一些社区或区域性商圈产生。
此前有相关市场分析指出,爱琴海城市广场的面世是为了满足三线城市蓬勃兴起的商业需求。对此,张华容回应称:“不一定是按照城市来分,重点区分还是体量以及具体商圈中的需要。”
按照张华容的解释,城市广场更多的是生活空间,是偏社区生活的,它将丰富红星商业在与不同市场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提供不同的产品。
从产品形态到城市布局,现场的提问话题自然转至发展速度。“近两年行业竞争加剧,爱琴海如何在短时间内凸显出来,且还能够稳步生存,逐步发展?”
对此,张华容坦言,红星商业一直在关注市场的发展,而一家企业能否真正奔跑起来,不只要依靠发展的脚步,更要选准跑道。张华容告诉记者,红星商业为自己选择的跑道,一个是消费升级下孕育的市场机会,一个是地产企业巨量的资产盘活需求。
上述提及的内容包括爱琴海的商业结构,其次是商业功能,但在内涵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上,爱琴海更注重商业空间、商业场景及商业氛围的打造,给消费者一种情景式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