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海底捞张勇: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会死得很快!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8-24 10:41:48

  有人说,做餐饮业只需要解决两件事:一是让人来,二是让人再来。如何让顾客来了再来?很多餐饮人说要靠口味。

  但在海底捞掌门张勇看来,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会死得很快。

  不只是张勇,在南北派多位餐饮大佬看来,单单执着于口味是99%的餐饮人都可能沦陷的常识盲点。

  海底捞按味区做口味

  餐饮什么最重要?很多人会说好吃最重要。

  在接受采访时,海底捞掌门张勇的看法是:好吃肯定重要。但好吃并不值得拿出来说。

  以下是他对口味的理解:

  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最后都会死得很快,因为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每个人都满意的。比如一个四川人,跑到上海去吃海底捞,突然发现这跟他想象的火锅不一样。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不可能要求成都人、上海人、新加坡人和美国人都吃一样的味道,没有人做得到的。海底捞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十一个味区,根据对油的接受程度,对辣的接受程度,根据味区来做。在口味研发上已经精细化了。

  所以口味这个东西必须要符合大多数。像海底捞这种企业是把美好的东西庸俗化了,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结果它就做大了。还有做米其林餐厅的,成天研究那些东西的基本做不到。

  我亲自请了一个成都的朋友去吃纽约的米其林餐厅,吃完朋友当场就吐了,说实在忍不住了,太难吃了,他从来没吃过生的。我觉得他太侮辱人均消费三百多美金的米其林餐厅了。我也不喜欢法拉力,它那个门是这样开的,而且那么贵,送我都不要,很奇怪,但是有人喜欢。我宁愿买一个一般的车。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是说每个人对味道的偏好不一样。这与孟子的“口之于味,有同嗜也”,与法国谚语“惟味与色无可争”是一样的道理:食物的味道都是随人喜欢,没有一定的美恶标准。

  所以,口味好是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吗?

  张勇的答案是,口味这个东西你用心去做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要拿出来说,“有些东西你不要在媒体上说,口味这种东西真没办法回应,别人都说你不好了,你非要说你好,你越回应越死得快,不理它就完了!”

  当他们在说口味时,他们在说什么

  南派餐饮代表品牌云味馆,多开在商超、综合体、地铁口等人流密集之处,其中一家200平米的店年营业额高达1000万元。

  很多人对他家的评价是产品味道好,性价比高,认为口味是其核心竞争力。米线哥迟焕涛却说得很实在:什么口味不口味的,供需关系是核心。当你刚从地铁站奔波而来,我能把一碗热腾腾的米线快速端到你面前,你是不是感动得快哭了?你要的其实是刚需,是高效。

  口味很重要,但这只是餐饮基本的、起码的要求,不要把底线当成核心竞争力!

  云味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抢铺力”:如果门前总有3万人经过,你有70个座位,能捞不着人么?如果没有好铺,白天千条计,晚上磨豆腐。没用的。

  以“产品主义”名扬全国的巴奴毛肚火锅掌门人杜中兵是不是特别强调口味呢?在一次公开分享会上,杜中兵曾这样说过:“一杯精品咖啡真的比一瓶北冰洋汽水好喝吗?陕西的肉夹馍真的比麦当老的汉堡味道差吗?鬼才知道!国人这么热衷消费咖啡和汉堡,消费的其实是它们所承载的文化。”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曾提出一个概念“杠杆解”。指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找到症结所在,只用关键的一招,问题就迎刃而解。就像一块大石头,本来搬不动,找到一个杠杆,石头就可以搬动了。在不少老板眼里,口味是餐饮的“杠杆解”,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企业化”道路上不断进化的餐饮业,只谈口味已单薄无力。

  海底捞掌门张勇早已开始用系统的眼光来审视口味:“如果一个菜好吃,但是这个菜的供应链太复杂的话,我会果断放弃。”

  米线哥迟焕涛也感慨道:“做企业,你要有非常强的理论基础、非常强的系统性、非常强的个人能力,还得有野路子。”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